首页
第一讲:引言
1.1 汉初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2 汉初长沙国与马王堆汉墓
第二讲:农业·五谷为养
2.1 太仓之粟
2.2 谷物种类
- 稻
- 粟
- 麦
- 麻籽
- 豆类
2.3 植物种植与畜牧渔业
- 果蔬
- 肉食
2.4 农业生产工具
第三讲:手工业·精工巧作
3.1 漆器制造
- 彩绘
- 油彩画
- 锥画
3.2 纺织印染
- 织物品种与印染技术
- 刺绣
- 成衣
3.3 陶器制造
3.4 竹器业
第四讲:商业·物以远至
4.1 货币
4.2 商品流通:象牙、犀牛角、玳瑁、珠玑
第四讲:商业·物以远至

  第四讲:商业·物以远至

   西汉初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同时,商业活动有力推动当时经济的发展。商业发展突出体现为商运的空前活跃,极大地促进了物资的交流,“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因而使得经济生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4.1 货币

  汉文帝时顺应“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限制,开放铸钱、冶铁、煮盐等经济活动。“放铸政策”实施后,民间铸钱盛行,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目标,但同时亦引起一些问题。因为放铸以后,不依法铸钱者大增。

  文景时期因地方铸币而造成社会混乱,令到武帝时不得不把铸币权收归国家,从此成了中国货币发展的常态。

  西汉时,黄金用于储藏、赏赐、赎罪等,用时“黄金一斤值万钱”计价,但它是宝物不是货币,只有铜钱才是通用货币。汉初铸行“八铢半两”及其重四铢的辅币“五分钱”和重一铢的“荚钱”,这是一套以材料、费用、人工等于半两青铜的等值货币。

   至文帝虽从俗用“半两”为钱名,但实行“以钱为累”的货币政策,凡物以钱为标准定价,钱币脱离了与青铜重量等价的关系,青铜只是一种币材。如同今天使用的纸币,纸本身价值不高,不过是一种货币材质。

  马王堆汉墓所出冥钱共有三种,一是泥质“半两”钱,二是泥质“郢[yǐng]称”金版,三是泥质金饼。

   “郢称”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金质货币。泥版在制成后,在字面上涂一层黄粉,再经火烧成型,象征金版。

   “半两”铜钱则是西汉早期的通用货币。而泥质“半两”皆模制,上有凸起的“半”和“两”两字,为“半两”铜钱的替代品。

   金饼为西汉早期使用的黄金币。而泥质金饼是在制成后,经过火烧而成型,象征金饼。

  郢称:这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贵金属称量货币,金质版状,正面有排列式压印篆文“郢称”两字,“郢”是指楚国国都,“称”原是重量单位,在这里则是货币标度。这种货币延续到汉初仍在使用。泥质“郢称”是金版“郢称”的替代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泥质“郢称”

  半两:秦及汉初铜币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供巨额支付,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泥质“半两”是铜质“半两”的替代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泥质“半两”

  金饼:汉代通行的黄金币。汉武帝时出现麟趾金和马蹄金,系指的黄金币。麟趾金呈圆形饼状,蹏金马蹄金呈椭圆(或圆形)、底凹、中空,似马蹄状。泥金饼是金饼的替代品。

西汉金饼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泥金饼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 全文检索 | 免责声明 | 湘ICP备05001529号  版权所有© 湖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