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概述
第一讲 千古一帝秦始皇——秦朝
1.1 四海之内如一家 
1.2 唯我独尊的皇帝 
1.3 车同轨,书同文 
1.4 四海臣服一人脚下 
1.5 猝死沙丘魂不归  
1.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7 刘项原来不读书 
1.8 楚河汉界 
1.9 四面楚歌 
第二讲 大风起兮云飞扬——大汉
2.1 兔死狗烹为社稷  
2.2 得来不易的文景之治 
2.3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2.4王莽其实不容易 
2.5 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2.6 沦为傀儡的小皇帝 
2.7 倒霉的读书人 
2.8 小民从来不可轻 
2.9 群雄各霸一方 
第一讲 千古一帝秦始皇——秦朝

 1.4 四海臣服一人脚下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着众多的民族,多年来各民族相互联系日益加强。而秦朝建立的统一局面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促使我国开始成为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之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开拓疆域、征服周边各地区各民族的一系列大规模军事行动。通过多年战争,众多民族臣服于秦始皇脚下。

  ■ 灵渠修建为了谁

  为了向岭南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征服越人,必须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才能保障秦军有战斗力。由于岭南上去地形复杂,森林密布,陆上运输十分艰难。为了解决这一严重问题,秦始皇命令一位名叫禄的监御史负责凿渠通道,修成了连接湘江与漓江的灵渠。通过灵渠保障了秦军的粮食供给,征服岭南地区的越人臣服中央政府。

  ■ 万里长城——民族的象征

  匈奴在战国时期多次派兵侵犯,当时赵国、燕国、秦国等都陆续修建了城墙进行抵御匈奴。秦统一全国后,派兵胜利击败了匈奴,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蒙恬修筑的长城,首先是把原来各国修建的城墙连接并延长,形成了万里长城。

  长城修筑后,虽未能阻挡匈奴贵族的南下,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起过一定的防卫作用。同时,长城本身作为伟大的建筑工程遗留后世,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也是中国人心目当中民族的象征。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 全文检索 | 免责声明 | 湘ICP备05001529号  版权所有© 湖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