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藏品赏析
六艺类

《周易·六十四卦》

 《周易·六十四卦》

  《周易•六十四卦》与《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用很有规律的汉隶共同抄写在宽48厘米、长约85厘米的帛上,上下界栏为粗墨线,帛上画有直行朱丝栏界格。《周易•六十四卦》共93行,约5000字,帛染朱红,字以墨书,比较完整地抄录了《周易》即《六十四卦》全文,每卦开头均绘有卦图,与通行本比较,主要是卦序、卦辞、爻辞有许多不同,是《周易》最古的抄本之一。对校勘订正通行本《周易》、研究《周易》思想、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周易》中所蕴含的思维模式、人生哲学及其所推演的象数理论,都深深地影响甚至支配了中国乃至中国文化圈内各国人士的思想习惯及人生态度。

《二三子问》

《二三子问》

  共36行,约2500字,开篇处有长条形墨丁。张正烺先生曾据其内容名之为《二三子问》。其内容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分别对乾、坤、鼎、晋、屯、同人、大有、谦、豫、中孚、少过、恒、解、艮、丰、未济等卦的卦、爻辞进行了颇具儒家政治哲学色彩的解说,尤其是大部分解说都冠以“孔子曰”,更有很浓厚的儒家色彩。


《系辞》

《系辞》 

  共47行,约3000字。开篇处有长条形墨丁。其内容与通行本《系辞》基本相同,但不分上下篇。全篇包括通行本《系辞·上》(缺少第八章)和《系辞·下》的部分章节,且文字上多有不同。通行本上篇中除增入了“大衍之数”一章外,其余章节次序与帛书本全同。通行各本下篇则比帛本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章节,这部分增入的章节多见于《易之义》或《要》中。此外,帛书《系辞》中有不少文字是与现通行各本不同的。这是《周易·系辞》最早的抄本之一,它对校正通行本《系辞》,了解汉初《周易·系辞》的本来面目,研究《系辞》和《周易》思想,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均具有重要价值。


《易之义》

《易之义》     

  开篇的顶端有墨丁为记,共约45行,约3000余字。主要内容:一是阐述了阴阳乃是《易》之要义,即所谓“唯阴与阳,六画而成章”,这也是此篇所着重阐述的主要内容;二是对《周易》的许多卦义进行陈说;三是指明占、数、卦、爻所产生的原因,其文字与今本《说卦》的前三章基本相同;四是着重对乾、坤两卦进行分析,其中对一些卦名的解释,与今本《系辞》下的一些章节基本相同。总之,这篇古佚书主要是对阴阳关系在易学中的重要性、重要作用的阐述,其思想有较多儒家思想的倾向。

《要》

《要》    

  篇首顶端有残存的墨丁,篇尾有标题:“《要》,千六百卌八”,可知此篇原本就以《要》命名。全文现存22行,1700余字。内容主要是借易理以阐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定位而后求”的重要性,记载了孔子晚年与子赣(贡)论《易》之事,着重叙述了孔子晚年好《易》的原因,此外还记叙了孔子对其门人弟子讲叙损益之道的内容和哲理。

 

《缪和》

《缪和》 

  篇首有墨丁,篇末空一格有标题《缪和》二字,但无字数统计。帛书间有残缺,现存68行,共5000余字。其内容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来阐述易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缪和、吕昌、吴孟、张射、李平等人问《易》的记录;一方面是纯以“子曰”的形式解《易》和以历史故事来阐述易理,其中引述了很多历史故事,这是迄今所知以史证《易》的最早著作之一。而且这些历史故事为补正《吕氏春秋》、《贾谊新书》、《说苑》等历史文献提供了可靠的新材料。

《昭力》

《昭力》   

  共14行,约930字。篇首无墨丁,但篇末空一格有标题"昭力"二字。其内容主要是讨论君、卿大夫之义,借之而阐发师卦九二爻辞、六四爻辞、大畜卦九三爻辞、六五爻辞和比卦九五爻辞、泰卦上六爻辞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所阐发的爻辞义理则全是儒家色彩很浓的政治思想。


《春秋事语》

《春秋事语》    

  抄在幅宽24厘米的帛上。它不避汉高祖刘邦之“邦”字讳,抄写年代当在汉初或更早一些时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12年至前453年间)各诸侯国的历史事件。现存16章,2000余字。以黑圆点作分章符,原无书题和篇题,每章各记一事,不相连贯,记事比较简略,既不分国,又不编年。所记史事,上起鲁隐公被杀,下迄三家灭智氏。记事年代相当于《左传》,其记事与文笔却略有不同,重点在于记述一些言论,似属教学用书性质。该篇帛书是记叙春秋时代历史的珍贵文献,即可校正春秋历史文献的辗转传抄之误,其中的佚文又为研究春秋历史提供了新资料。




《战国纵横家书》

《战国纵横家书》   

  抄写在幅宽24厘米、长192厘米的半幅绢帛上,共存27章,11000余字。原无书题、章题,书名为整理者根据帛书内容所定。每章章首有黑圆点间隔符号,章与章间连写不提行。全书文字避汉高祖刘邦讳而不避汉惠帝刘盈讳,故抄写年代应在汉高祖在位时(公元前206—前195年)之间。内容主要是战国时苏秦、苏代、苏厉、田婴、李兑等人的上书和言论,除十一章有今本外,十六章为古佚书,可能为早已失传的《苏子》。《战国纵横家书》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游说之辞,许多久已失传,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战国历史提供了前所未知的丰富资料,纠正了过去所传有关苏秦事迹的许多错误,还可校勘《战国策》中史实之误。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 全文检索 | 免责声明 | 湘ICP备05001529号 
版权所有© 湖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