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本义乃指祭神之器,而后引用为祭神的宗教仪式,再而后才泛指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仪式。其渊源于上古祭祀文化,礼乐文化是从祭祀文化发展而来的。《礼记·乐记》称:“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隆兴上下之神。”故曰:“礼所以承天道以冶人情也。”古代礼乐器以青铜和玉质为主,也有部分漆木器和陶器。滑石圭、璧应是仿自礼玉之“六器”,编钟则是仿自青铜礼器。当然,在严格的礼制教化之外,上至朝廷、下至平民,人们的闲暇生活亦不乏娱乐放松之举。馆藏的多套滑石棋子,是汉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博戏的见证。
1.滑石圭
长9.4厘米,宽3厘米,厚0.65厘米
1964年长沙砂子塘小学M2出土
豆青色。长条形片状,上端有一剑头形三角,中部为长方形,最下端亦呈方形,中有小圆孔,但两侧向内凹凿,较中部稍窄,应是便于手持。整器打磨光滑,光素无纹。滑石圭源自玉圭。玉圭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又作“珪”,一直是历代王朝重要的礼器之一。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依其大小,以别尊卑,也是持有者身份地位的象征。
2.滑石璧
直径17.3厘米,内厚7.2厘米,厚0.9厘米
1954年长沙政治干校魏家堆M4出土
米黄色。圆环形,扁平体,中部有一圆孔。两面均刻划若干横竖交叉的直线,形成诸多细小的方格,每个方格内又饰一谷纹。这件滑石璧的大小、形制和纹饰都是仿玉璧的。玉璧和玉圭都是古代重要的仪礼用玉,《周礼·春秋·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关于璧的形制,《说文》释璧曰“瑞玉,圆器也”;《尔雅·释器》中指出:“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可见璧的理想比例是边为孔径的两倍。
3.滑石编钟
其一长3.7厘米,宽3.2厘米,厚0.6厘米
1956年长沙卫生学校M12出土
乳白色,一套六件。每件大小相当,大致为梯形,扁平体。上有桥形钮,纽中有一半圆形穿孔。铣部向下稍弧。钟体两面四周划一梯形,梯形内等距离划两至三条竖线,竖线之间又划锯齿纹。滑石编钟仿自青铜编钟。青铜编钟是宗庙祭祀和宗族宴飨时的打击乐器,使用时按大小依次悬挂,用木槌敲击。礼乐制度中,青铜编钟的数量在贵族阶级中有分等级、定名位的作用。
4.滑石编磬
其一长7.4厘米,宽1厘米,厚0.4厘米
1956年长沙卫生学校M12出土
乳白色,一套八件。每件均近似“人”字形,扁平体,大小相差无几。正中有一小圆孔,用于悬挂。磬的两面均有阴刻线条,为“人”字形外框内饰潦草的菱格纹或锯齿纹。编磬即是将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是古代汉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常与编钟配合,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实用编磬多有彩绘漆木架,磬体用玉或青色石灰石制作,通常十六面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