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璜
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玄璜礼北方”,是祭祀掌管北方之神的礼器。而考古发掘显示,绝大多数玉璜不见礼器的用途,而是作为装饰品或组玉佩中的挂件佩戴在墓主胸腹部,故有“佩璜”之称。

镂空双龙首纹玉璜 战国 长8.8、宽1.9、厚0.2厘米
湖南临澧九里茶场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璜分上下两层,透雕分隔。上下两端均雕对称的龙首,龙身表面阴刻云纹。上层中央有一穿孔,供穿绳系佩。

玉珩 战国早期
长9、宽3、厚0.25厘米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珩:璜上有三孔,在组玉佩中起平衡作用。
战国早期
长13.2、宽4.5、厚0.3厘米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璜 战国早期
长15.4、宽4.5、厚0.5厘米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璜 战国早期
上:长12.3、宽2.8、厚0.6厘米
下:长12.7、宽2.8、厚0.6厘米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珩 战国早期
上:长10.8、宽2、厚0.5厘米
下:长11.1、宽2、厚0.5厘米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珩 战国
长6.9、宽1.36、厚0.3厘米
湖南省临澧县九里乡双峰包南包大墓出土
现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璜
战国晚期
长5.3、宽1.5、厚0.5厘米
湖南省澧县新洲1号墓出土
现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璜 战国晚期
长5.6、宽1.7、厚0.4厘米
湖南省澧县新洲1号墓出土
现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首谷纹玉璜 战国
长21.6、中部宽5.2、厚0.4厘米
荆州熊家冢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扁平体,扇形。两端雕成龙首形,边缘有对称的脊齿,表面雕琢谷纹和阴线纹,顶部有一钻孔,可穿绳佩戴。谷纹是楚国玉器常见的纹饰,玉器谷纹是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它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盼望。楚国以饰谷纹的玉器为祥玉,《国语·楚语》有“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的记载。

龙形玉璜佩 战国
长10.9、宽1.5-2.3厘米
湖南省长沙市杨家山
铁路工地12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璜形,整体为龙形,弓背上有一小孔,可穿绳单独佩戴,也可作为组玉佩的挂件。龙身上饰云纹。《易·乾卦》有“云从龙”之说。龙是水畜,云是水汽,故龙吟则景云出。龙形佩上常刻有云纹,原因即在此。云纹如浮云舒卷,在楚国极为盛行,虽有模拟自然现象的意旨,但更与当时道家、黄老之说崇尚神仙思想有关。神仙大多居于海上仙山云雾飘渺处,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云纹用于玉器上则屈曲多变,生动流畅,成为当时的主流纹饰。


玉璜 战国中期 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


玉珩 战国晚期
河南淮阳县平粮台16号楚墓出土

玉璜 战国晚期 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

玉璜
战国中期
上:长24、中宽3、厚0.5厘米
下:长24.3、中宽3、厚0.6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璜 战国晚期
安徽长丰杨公二号楚墓出土

玉珩 战国
长11.7、宽2.5、厚0.35厘米
安徽省长丰县杨公战国墓出土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珩 战国
弧长11.1、宽2.3厘米
安徽省长丰县杨公战国墓出土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玉璜
战国
长13.3、宽3.7、厚0.35厘米
安徽省长丰县杨公战国墓出土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形玉璜 战国
长13.5、宽3.7、厚0.3厘米
安徽省长丰县杨公战国墓出土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