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2011艺术长沙”亮相湖南省博物馆

news_publish_date: 
2011-09-19 15:42
news_author: 
秦璐、黄乃音/文 毕枫/图
Body: 

9月17日,“2011艺术长沙”展览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张晓刚、毛旭辉、展望、马六明、陈文波、赵能智、段建宇、陈蔚、马秋莎、王光乐等十位国内知名艺术家近年来的数十件新作在此展出。

  “2011艺术长沙”展览主要由吕澎策展的“解离”主题构成,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第三次大规模集结长沙。参展的老、中、青年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三个年龄阶段的代表,人数较前两届多出一倍。参展作品涵盖绘画、影像、雕塑等中国当代艺术的多种创作样式。

十位参展艺术家集体亮相  

  本次开幕式独具匠心,请来了湖南卫视当红主持汪涵、张丹丹主持开幕式,并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艺术家走红毯的新颖仪式,现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名家和前来报道的新闻媒体,使活动一开始便高潮迭出,赚足人气。

  开幕式上,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先后上台致辞,对展览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陈建明馆长在致辞中表示:“从2007年第一届‘艺术长沙’的单一绘画,到今年的影像、雕塑、装置、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我们欣慰地看到,‘艺术长沙’越来越成规模,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如同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健康的心态一样,当代博物馆的发展也需要探索兼容的胸怀和多元共生的气度。对于过于探索化的、实验性的艺术形式,博物馆会持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这也是博物馆作为一个向大众开放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所肩负的使命决定的。”

随后,“2011艺术长沙”策展人吕澎、发起人谭国斌也分别上台发表感言,吕澎说:“解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词,表示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艺术家聚在一起,用不同的艺术方式来表达什么是当代艺术,也是对今后“艺术长沙”的一种表述和启迪。”

  最后,十位艺术家将红酒缓缓注入冰雕,本次展览的LOGO——朝天椒在红酒的浇铸下瞬间映入眼帘,开启了本次艺术之旅。

此次展览,十位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对主题“解离”作出个性化地阐释。张晓刚的“重叠的视角与隐匿的维度”,毛旭辉的“折射的永远”,展望的“激越归零 直面中庸”,马六明的“性别表演与生命政治”,陈文波的“审美的微观政治学”,赵能智的“真实的感觉”,陈蔚的“盒子的故事”,段建宇的“想象颂”,马秋莎的“边界”,王光乐的“修辞的消逝”…… 这些出自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的艺术家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生活给予阐述。使观众看到这个时代的变迁,感受当代艺术。

  据悉,此次“2011艺术长沙”不仅有艺术展览,9月18日第三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也在长沙启幕,探讨我国艺术品收藏体系向专业化的发展变化,延续“艺术长沙”带来的文化效应。

  相关链接  “2011艺术长沙”参展艺术家介绍:

  毛旭辉,天生具有悲剧气质的艺术家。 “悲剧命题”是他最常使用的题材,从“体积”、“私人空间”系列到“家长”、“剪刀”系列,诉说着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借助艺术创作来宣泄精神上的痛苦。

  张晓刚,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之一,有关历史碎片性的记忆的题材贯穿他的创作历程;处在创作中年时期的他正在探索材料和观念语言之间更多的可能性。

  展望,作为最早深入地思考雕塑与当代艺术关系的艺术家,其雕塑《坐着的女孩》是美术史的经典;他的《假山石》获得了国际艺术届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后现代主义”新址的纪念碑。

  马六明,曾以著名的“芬•马六明”的形象出现在观者面前,其艺术表现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行为艺术,绘画的创作也不曾停止,他的画作延续了在行为艺术中表现出来的独特气质,是艺术家对自我、生活与生命的亲身体验。

  陈文波,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年轻画家之一,从波普形象到装置、观念艺术,直到今天 “目标”、“街头”的创作,从时间到空间,从现实到虚幻,一脉相承的是他对社会变换的思考和审视。

  赵能智, "以人类面孔为主题"是他的语汇。当下社会的各式面孔在他的画布上以相对抽象的方式被呈现出来,进而成为时代精神特征的典型标本,描绘着21世纪初中国当代社会的精神肖像。

   陈蔚,年轻的女艺术家用她自己独特的方式,从具体的景物出发,进入到景物的深处和背后,发出了自己的追问,在今天快餐化和卡通化的艺术界,难能可贵。

  段建宇,在当代艺术领域中一位个性特别的女画家,她追求形式多样的绘画元素,鸡、熊猫、猪、鸟和西瓜、大白菜、胡萝卜等这些平常不入画的动植物都成为她画中的主角;她更擅长不同因素之间的微妙平衡,将各类事物统一在画面中,她的绘画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容量。

  马秋莎,中国目前十分活跃的80后女艺术家之一,其创作涉足摄影、图片、影像、装置、身体、表演、绘画等多种媒介,常以细腻、女性化的个体经验,探究人与人之间微妙且复杂的关系,以此对应中国当下生活中集体的焦虑和不确定感。

  王光乐,作为N12的主创人员以2002年开始的“水磨石”和2006年开始的“寿漆”系列作品,成为中国70后年轻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