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展览-基本陈列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湖南省博物馆3楼展厅
永久陈列
本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湖南人
湖南省博物馆2楼展厅
永久陈列
本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
湖南省博物馆定位为全面反映湖南历史文化的区域性综合类博物馆,向社会推出一个能够反映湖南区域文明发展进程的通史性基本陈列是我们的使命。
湖南的历史文化,是“湖南人”自身创造湖南区域历史、积累湖南区域文明的过程。因此,策划反映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只有围绕“湖南人”为展示核心,历史和文明才有灵魂与内涵,才能成为本地区乡情宣传、教育的平台,才能成为外地游客系统了解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窗口,才能起到传承历史、启迪当下的作用。
本陈列从“湖南人”第一人称的自身来展示湖南的历史与文化,分别向观众解读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轮廓是什么样的?即第一部分“家园”;接着展示这里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人,现在的湖南人是如何形成的?即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然后诠释湖南人是如何获取生活资源的?即第三部分“洞庭鱼米乡”;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生活习俗,即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最后提炼总结出湖南人的精神气质是什么?即第五部分“湘魂”。五部分层层递进,彼此融为一体,十分自然地做到展览要“见人见物见精神”的目的。
当前展览-专题陈列
西方遇见东方——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
湖南博物院三楼特展三厅
2024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值此重要的欢庆年份,湖南博物院携手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将于9月26日至12月10日在湖南博物院三楼特展三厅举办“西方遇见东方——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此次展览将免费对公众开放。该展览由湖南博物院、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马克·吕布之友协会、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协办,本次展览也是“2024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艺术节的重要视觉艺术项目。
展览遴选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马克·吕布118件/套经典摄影作品,其中包括摄影师从1957年至2010年间二十多次访问中国拍摄的珍贵照片。他以敏锐的直觉、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丰富的影像语言,捕捉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真实面貌,向西方世界客观地介绍了上世纪50年代至2010年间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巨大变迁。他的摄影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们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巨变,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了20世纪中国的时代缩影。
正如马克•吕布先生所言:“我热爱的国家就像我的朋友。我喜欢再次看到她们,了解她们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经常回到中国,这里的一切都比其他地方发展得更快,即使细心的人也可以看到在这躁动的表象下事物的永恒。”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毛泽东青年时期文物展
湖南博物院三楼专题3厅
百年来每一次时代的向前,都倒映着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用信念把黎明提前,用奋斗抚平动荡,用青春谱写时代之歌。
青年毛泽东胸怀远大理想,求知问学、锤炼革命本领,追求真理、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知行合一、唤醒广大工农群众。他直面困难,敢于斗争,主张奋斗。
本展览以时间为轴,甄选来自湖南博物院、长沙市博物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湖南省档案馆的150余件展品,展示青年毛泽东从师范求学到领导工农运动的奋斗历程,讲述他在锤炼品德修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等方面的榜样力量。
亘古的祈愿——梅山文化圈雕塑与信仰
湖南博物院三楼特展2厅
梅山文化,指宋开梅山及其后数代,该地随着与其他文化的碰撞融合,层累递进为既流淌着南楚文化基因,又交融着道、佛、儒及南方其他族群影响元素的文化形态。她不仅是古代湖南中部梅山地区的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一种流传至今的活态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瑶、苗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典型代表。
上古先秦今湖南境,是“九黎”“三苗”等蛮夷部落的世居之所。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南下,在此神话、信仰与巫术的沃土中,孕育生长出瑰丽璀璨的南国楚巫文化。楚文化后来逐渐受中原文化的消解同化,但楚地原始神灵信仰和祭奉习俗却在“不与外界通”的湘中古梅山地封存保留。从楚地巫觋到师公、仙娘,从太一、雷公到巫、道、佛众神殿堂,祭祀对象或有变化,但对现实生活原始的、本能的、质朴的趋吉避凶的愿望,却构成了梅山文化圈民间信仰永恒的精神轮廓。
本次展览通过遴选湖南博物院及相关机构藏湘中地区明清以来100余件木雕造像及楚地考古文物,展示该文化圈民间信仰的源流和基本面貌,以期带领观众领略独具湖湘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激发观众对历史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本展览作为湖南博物院“湖湘文化”展览系列,“遗珍重光——湖南博物院‘发现系列’原创专题展”的一部分,获2023年度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扇里·扇外——湖南博物院藏扇面展
湖南博物院三楼专题展厅
自从极具美学灵性的宋人开始在纨扇上挥洒丹青,扇画便逐渐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新形式。有明一代,便于携带的“聚头”折扇风靡流行,可供赏阅亦可把玩的扇子,成为士大夫所推崇的随身雅物。清至民国,在往来应酬的文化交流中,官员世士们更是争相以画扇、赠扇、藏扇为趣,以此彰显个人的才气品位与身份地位。
本次展览将以呈现扇画意境与扇外情谊作为切入点,揭示扇面的文化内涵。扇画题材广泛,花鸟、山水、人物、诗词皆可入扇,方寸间随形布局,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美。而在扇画意境之外,扇子本身又多了一种文化实用价值,文人墨客借扇抒情,以扇相赠,笔端描绘的景致、书写的诗句都传递着作者的情绪与心意,受赠者在欣赏、把玩扇子的同时便能感受到这份情谊。
湖南博物院扇面藏品以清至民国时期为主,其中湖湘名士作品极为丰富,本次展览除了从传统题材来展示扇面艺术外,还将从湖湘地域文化视角来深挖扇面的文化底蕴。“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让我们共同走进扇画艺术的情与景,重拾扇面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