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推介
稽古维新:湖南晚期铜器艺术展 展厅面积:
600—800m2 展品数量:
100余(件/套) 策展人:
吴小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有书院、祠堂等地的大批晚期铜器,我们从馆藏中遴选100余件(套)举办该展,共同去感受晚期铜器艺术中所蕴含的时代风貌与人文精神。 |
无银无花不姑娘:湖南苗族的银饰与服装 展厅面积:
600-800m2 展品数量:
100件 策展人:
余斌霞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民族,湖南西部是苗族主要聚居区域之一。湖南苗族文化多姿多彩,蜡染、挑花、刺绣、编织、银饰等是引以为豪的传统手工技艺。该展览遴选100件精美的湖南苗族银饰与服装,全面展示湖南苗族的服饰风采及充满个性的民族文化,并从多角度展现湖南苗族传承千年的精妙的民族手工技艺。
|
针尖上的艺术:湖南刺绣文物珍品 展厅面积:
约800m2 展品数量:
120件 策展人:
余斌霞 湖湘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品,揭示出两千多年前的辉煌成就。至近现代,湖湘刺绣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同地域的刺绣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该展览遴选出代表湖湘刺绣艺术成就的展品120件,意在全面反映湖南刺绣品的风貌,从多方面来展示湖湘刺绣的风采,充分展示湘绣之美。 |
大道通天:明清时期湖南的道教信仰与艺术 展厅面积:
600-800m2 展品数量:
80-100件 策展人:
李慧君 道教——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在湖南这片山川秀异的南国腹地上,发源、繁衍、传承,积淀了丰富而特色鲜明的宗教文化遗产。本展览即从艺术和人类学视角,展示了明清时期,在湖湘大地上,道教由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问道”,转向了平民百姓的世俗需求,经由融合湖南民间和少数民族宗教活动与信仰,释放原有的楚地浪漫幻想和巫风野性,终而呈现出实用性、草根性、多元性、共融性、艺趣性、随意性等地域特征。或求通鬼达神、上苍庇佑,或求长生不老、飞天成仙,明清之际,道教在湖南地区绽放出了别样动人的生命色彩。展品以造像为主,媒材多样,包括木雕、青铜、玉雕、丝绸、书画等。 |
高山流水遇知音:馆藏历代古琴展 展厅面积:
500m2 展品数量:
30件 策展人:
邓昭辉 古琴是华夏民族历史最为久远的一种器乐形式,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多年之久,在中国古代备受文人士大夫推崇。古琴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成为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甚至还被不少西方学者称赞为具有抽象和哲学意味的音乐形式。二〇〇三年十一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笔墨与线条:何绍基书法之美 展厅面积:
约600m2 展品数量:
100件(套) 策展人:
刘刚 中国传统书法是最具东方色彩的艺术形式,然而却以其特有的空间结构、抽象形式和线条律动,对20世纪以来西方各种流派的现代抽象艺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康定斯基到波洛克等抽象艺术大师,都从中国书法艺术中汲取养分和灵感。何绍基(1799—1873年),湖南道县人,擅长各体书法,能脱古出新,独创一格,在晚清书坛上光彩夺目,是19世纪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代宗师。
|
从木匠到大师:齐白石的艺术世界 展厅面积:
约600m2 展品数量:
100件(套) 策展人:
刘刚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是20世纪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的艺术家,他以从木匠到大师的人生经历,缔造了艺术世界的不朽传奇,他大胆革新创造的独特艺术风貌为其赢得了国际性声誉,1956年荣获世界和平奖,1963年被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就连西方艺术的精神领袖毕加索也说过:“我们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该展览100件展品是从湖南省博物馆馆藏众多齐白石作品中遴选的,涵盖齐白石各个时期的绘画、书法和篆刻作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生动地重现了花鸟草虫、鱼虾蟹蛙之美,而且还形象地展示了青山红树、绿柳帆白的姿势。他画的人物,更是在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他以独到的技法,非凡的创意,不断发掘大自然与生活中的内在美,大大地拓展了绘画题材的领域,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纪元。
|
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20世纪初期的中国醴陵瓷 展厅面积:
约800m2 展品数量:
约120件 策展人:
方昭远 瓷器是公认的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国的瓷器生产技术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8世纪一直引领着世界前行。但自从18世纪这种技术被世界各地广泛掌握后,中国的瓷器生产却因囿于传统模式而日趋衰落。在此背景下,中国醴陵“以日为师”,引进先进的制瓷工艺与设备,与中国传统制瓷技术相结合,创烧出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1911、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先后参加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分别获最优奖和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这是中国有识之士为振兴中国瓷业的一次伟大尝试,为以后醴陵发展成为中国新的瓷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
王者归来:湖南出土商周青铜艺术珍品展 展厅面积:
800m2左右 展品数量:
100件(套)青铜器 策展人:
袁鑫 湖南先民使用、冶铸青铜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早期,距今约3500年;湖南发现青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湖南作为长江流域出土商周青铜器数量最多地区之一,逐步呈现出一支兼容并蓄而璀璨夺目的青铜文明,确立了其在南方青铜文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
2100年前中国贵妇的一天——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 展厅面积:
600-800m2 展品数量:
120件左右 策展人:
喻燕姣 该展览以享誉世界的马王堆汉墓墓主之一的丞相夫人辛追为故事主角,讲述了她一天的生活:早起梳妆打扮,注重仪容修饰,中午筹备盛宴,精心款待宾客,晚间导引习文,修身养性。观众由此可了解到2100年前的中国汉代,贵族们过着家境殷实、仆从成群、歌舞升平的日子:既注重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又讲究审美意识和艺术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