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71期】“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解析

题目:“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解析
主讲人:袁建平
时间: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4月23日上午,湘博讲坛题为“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解析的讲座在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展开。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策展人袁建平担任主讲专家。讲座分六个部分展开,条理清晰地为观众提供了一份观展指南。

讲座第一部分,袁建平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青铜时代是一个辉煌而独特的时代,为我们留下了大量青铜瑰宝,它们是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袁建平分别从概念、类别两个方面介绍了青铜器的基本信息,为观众介绍了青铜器不为人所熟知的“吉金”一名的来历与青铜技术的起源,并梳理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他从时间维度回溯了我国先民使用青铜器的历史,指出青铜器背后的“礼制”对中国影响重大,并从空间维度指出青铜文明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也不尽相同。他认为,中国青铜器囊括了广阔的疆域宽度,是中国民族兼容并包的典型特征,也是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构成。

结合具体文物展示,袁建平清晰直观地介绍了青铜器的分类,并结合各类型青铜器背后蕴含的规定——如列鼎制度、列簋制度,解析了青铜身上“礼”的特性。他还特别以时间为线索,截取商周时期、商代早期、商代中期、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为时间点,赏析了青铜器上的纹饰及其变化。

讲座的第二部分,袁建平谈到了本次展览的缘起,指出我馆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长期以来不仅致力于展示中华文明,也着力营造全国乃至全球大视野。为了让东西两大文明成就交相辉映,使观众能深刻领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宣传展示中国青铜文化,同时也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湖南省博物馆联袂中国国家博物馆等9家兄弟文博单位,主办了此次中华文明系列原创大展“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

为何展览名为“王者归来”?第三部分,袁建平具体介绍了讲座的主题。为使展览不落入盲目求大求全而不精神的窠臼,湘博策展团队可谓殚精竭虑。展览名称中的“王者”具有多重含义:一是青铜时代可谓是王的时代;二是展品中汇聚了具有南方特征的青铜器,尤其是湖南本土多件“王者”青铜器,如“罍王”皿而全铜方罍、“铙王”象纹铜铙等;三是不少展品是青铜时代中原王室、地方诸侯王国、方国的王者用器,象征着王权与礼制;四是寓意着皿方罍器身归湘。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的展览框架是怎样搭建的?讲座第四部分,袁建平结合展览各单元标题解读了展览框架。本次展览抓住青铜器在中国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地位与作用,以如何从庙堂走入民间这一过程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将青铜器的发展与时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展览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为两个单元,为观众呈现出一幅重点突出、清晰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历史画卷。

如何让观众看懂具有深度的内容?讲座第五部分,袁建平认为,首先是坚定展览主线,让每件展品都围绕展览主题服务;其次是重视对于文物细节的展示,通过铭文的挂框、释读、翻译,纹饰的线描图,互动体验区的设置等方式帮助观众看清、看懂古老的青铜器;其三,是利用官方自媒体平台,打造全媒体阵营,传播青铜知识与文物信息。

最后,袁建平总结道:历史文化展览的策划,除了把历史文物“拉回到”当时的时代及文化背景中,准确体现文物历史、艺术、文化等各类价值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把文物“拉回来”,也就是寻找到一个与现代观众实现情感链接的纽带,这样才能让民众生发出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