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音频微课&直播回顾 | 岁时记之“芳香的风景”

活动时间: 
2020-06-30 10:23
活动介绍: 
又是一年端午到!特殊时期,2020年的端午“岁时记”,选择与亲子相约云上~教育员们带领30组亲子家庭,线上探寻辛追夫人的专属“香室”,寻找一道端午时“芳香的风景”……

端午和艾叶的“香”缘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妇把景撷。”

一首《端午采撷》,提到了端午常见的风俗:吃粽子、赛龙舟。而艾叶、黄酒、香囊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端午辟邪祛毒物件。

这一天,人们会在门窗上插艾草祈福,保佑家人身体健康。因为艾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能够驱除虫蚁、净化空气。所以,端午插艾叶、熏艾叶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端午和香料的“香”识

关于用香的习俗,不是在汉代突然出现的,最开始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野外和洞穴居住,所以蚊虫特别多,这时的人类就会燃烧艾叶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叶子,来驱逐蚊虫。

到了春秋战国,已经有了香的文字记载。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中描写的江离、芷草都是香料,多用来熏烧祭祀、佩带于身或辟邪祛虫。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把香比喻为一种高尚、善美的品质,所以把佩香作为自己品德高尚的象征。

随着海陆交通的拓展及延伸,秦汉时期,许多来自海外的名贵香料进入了宫廷,受到贵族们的喜爱。辛追夫人作为长沙国丞相的妻子,名贵香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香料种类的增多,端午这天用香的习俗也变得更为丰富。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中,哪些文物和端午用香的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云上探秘“香室“

在马王堆汉墓陈列中,有一间复原的轪侯家厅堂:厅堂两侧摆放着精致的香具,中间是主人坐卧的地方。四位贴身侍女静立两侧,周围芳香缭绕,气氛祥和。是什么香料如此沁人?室内又有哪些香具呢?

竹熏罩:

五月五,端午至。长沙丞相府中,人们会通过焚烧香木和香草来熏香居室,除去臭垢。除了使用造型精美的香炉,还有一种别致的竹熏罩。

取出香料,将其点燃,再罩上竹熏罩,烟雾从细密均匀的小孔中一缕缕飘出,伴着“香香”空气,美好的一天就开始啦!

▲彩绘陶熏炉

▲竹熏罩

香囊:

伴着缕缕清香,辛追夫人走进了居室,床榻上似乎也被芳香所笼罩。

▲绮地“信期绣”香囊

绮地“信期绣”的香囊是夫人的常备之物,在里面放入了茅香、花椒、辛夷等香料。因为湖南湿润的气候环境,这些香料都有驱寒祛湿的功效。“香在囊中藏,疾病何处安”,端午节佩带香囊是自古以来的习俗。装入香草,取其芬芳,佩戴于身,寄愿接下来的一年都平安顺遂。

药枕:

忙碌了一天,参加完端午佳宴的辛追夫人已十分疲惫。很快在帐中芳香的伴随下,进入梦乡……

▲黄褐绢地“长寿绣”枕头

古代楚国有“昼佩香囊,夜用香枕”的习俗,这种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了汉代。

辛追夫人的这件刺绣枕头中,出土时里面就装有药物佩兰,佩兰有凝神静气,帮助睡眠的作用。这件药枕还是用精美的高级丝绸缝制而成,上面两面是信期绣,两侧是茱萸纹锦,两端则是高级的绒圈锦。

头枕“长寿绣”的药枕,帷帐之上悬挂着香囊,身旁的竹熏罩散发着丝丝清香。这些精美别致的“香香”用品,无不体现出辛追夫人精致又奢华的日常生活。

“云”领略过汉代的贵族生活后,亲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个精美的香囊:

以下就是制作香囊的步骤:

1.材料准备

2.用绣绷固定布料,开始缝制。

3.缝好图案后,用剪刀沿着最外圈的虚线剪下两个圆。

4.缝合两块布,把抽绳和流苏、珠子缝上,留一个小口填充香料。

5.把香料填充进去,再缝合小口,精美的香囊就完成啦!


正值仲夏蝉鸣,


让我们插上艾枝,


在艾香中静待七夕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