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文物里的“岁时记”第二季 | 秋获

活动时间: 
2020-08-05 11:06
活动介绍: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赏文物 品岁时”系列陪伴大家走过了一年时光。新一轮的四季“岁时记”将以农耕为主题与你继续漫游湘博,在文物里体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

中国的农耕文化中,24节气的由来与应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我们先人在自然的循环往复里,创造并凝练而成的智慧结晶。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农耕与节气时令密不可分,相伴而生。

农耕里的秋天,是金灿灿、黄澄澄的。田地里,作物们低垂着头,将一粒粒饱满丰硕的果实贡献,向农人和大地致敬。人们忙着收获、分享,这份丰衣足食的喜悦,也被“记录”在了器物上,成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柿蒂纹谷纹玻璃剑首

年代:战国

谷纹是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代表着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一颗颗圆滑饱满的谷粒,既是春天嫩芽,象征着万物苏醒,也是秋日稻穗,体现米谷满仓。

除了一圈谷纹,这件用于装饰剑的玻璃剑首,还饰有柿蒂纹,因花纹形状像柿子分作四瓣的蒂而得名。

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幅秋日胜景:暖阳下,不仅有田野中忙于躬身收割的农人,道路两旁的柿子树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人影穿梭其间,树下的孩童抻长了脖子,望着摇摇欲坠的大柿子,垂涎三尺。吆喝声、打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甚美好。

唐书《酉阳杂俎》中写道:“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所以把根固蒂厚的柿子设计成纹饰,正寓意着坚固、结实,一如农耕中坚韧强毅的先民们,千百年来顺时而作,无论严寒酷暑。

 

秋日丰收后,如果粮食有富余,人们会如何处理?将它们囤积在谷仓里,任其发霉?

聪明的农人选择把它们酿成甘香醇厚的美酒,正所谓“清醠(即“酒”)之美,始于耒耜”。(汉·刘安《淮南子》)


琥珀浮雕佛手蟠桃酒杯


年代:清末

古人制酒,或春酝夏成,或秋藏冬发。随着社会发展,除了谷物酒,每逢佳节,还会有应景的“专用酒”,如中秋桂花酒,重阳菊花酒。

酒的原料变得丰富多样,盛酒的器皿也日渐讲究。从原始陶器,到精美的金银器,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酒具不仅是简单的容器,更成为了一件赏心悦目的观赏品。

这件小酒杯就在温润细腻的琥珀上,浮雕着秋日美果——佛手与蟠桃,意喻多福多寿。在工匠高超的技艺下,桃枝宛转自如,果实饱满欲滴,我们就像正欣赏着一幅深秋佳果图,甜蜜的香气似乎已扑鼻而来~

 

农忙后,人们精疲力尽,自然想坐下尽情享受一年来的劳动成果。在家家户户庆收的秋日筵席上,除了甘醇的谷物酒,肥美鲜嫩的鱼蟹自是必不可少。而鱼肉不仅味道鲜美,低脂、高蛋白的特质也符合秋天的进补养生之道。

稻花落后,秋鱼正肥。古人又以鲤鱼为“诸鱼之长,食品上味”。


渔翁背鱼铜像


年代:1920s

你看,一位老渔翁就赤足走在河滩上,正使尽全身力气,背拉着一条活蹦乱跳的红色大鲤鱼!只见赤鲤的鳍、尾张翘有力,试图从粗绳中挣脱出来。画面极为生动形象,充满了农家生活气息。

因为在众鱼中味道上乘,对于鲤鱼,古人不仅食它赞它,如“眼似真珠鳞似金”,更将其视为龙的化身,幻化成吉祥美好的符号:“神龙原自异凡鱼,潴泽还知不久居。”

“鲤鱼跃龙门”也成为表现“年年有余”、“平步青云”等吉祥寓意的传统题材,运用在图案装饰、戏剧故事中,寄托着人们内心的那一份渴望与向往。

 


辛勤的耕耘


才有了春华秋实


喜迎丰收后的农人们


会就此停下劳作的脚步吗


人们又如何利用农闲休养生息呢

 

敬请期待冬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