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我的假日在湘博 笔墨挥洒“云”端现
悉心准备的图文线上课内容 更为详实哦
我们国家的汉字有着6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汉字的出现和使用推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就是甲骨文。
篆书:线条主要由直线和曲线构成,其中曲线较多,直线较少,笔法相对简单,字形均匀齐整。
隶书:字形扁方,隶书的笔画轨迹具有明显的粗细、转承变化,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过程较为明显。
楷书:笔画工整,结构以方正规整,字的大小差别不大。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既具有楷书的基本结构,又有草书简洁的行笔和线条,书写起来比楷书更便利一些。
文字不仅可以呈现在龟甲等甲骨以及青铜器上,同时在石碑、竹简、绢帛和纸张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让我们通过文物来详细认识一下文字的载体吧。
凤鸟纹“戈”提梁铜卣(yǒu)是盛酒器。内壁铸有铭文“戈”字,属于篆书。出土时器物腹内装了320余件玉器,用于随葬。
王趯(yuè)墓志,据考证,墓主王趯祖籍山西太原,太原王氏是自六朝以来直至隋唐的豪门大族。这支太原王氏分支南迁后入湘,发展为湖南王姓来源之一,印证了两宋之交,北人南迁史。
湖南有许多传统村落延续至今,如岳阳张谷英村、凤凰古城等。上图复原的唐家老屋,原址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唐洲村。老屋正门上房有“绩冠群英”的楷书牌匾,落款的时间是清代咸丰十年。
唐宋时期,流寓湖南的文人众多,创作了大量诗文,促进了湖湘文化、湖湘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立志造福生民的范仲淹因新政失败被贬,受岳州知府滕子京之请,创作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是明代祝允明书写在宣纸上的草书《岳阳楼记》。文中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屈原、贾谊的忧乐精神一脉相承,激励一代代湖湘子弟。
而汉字书写当然离不开书写工具。石砚是研墨工具,早期墨多为粉末、颗粒或薄片状,需用研子压住研磨。兽首箕形砚,设计成变形的怪兽,头部非常清晰,下面有四足,整体很像长方形的簸箕,实用价值与动物的自然形态相结合。
其实,文房不止有四宝。砚滴,用来注水倒入砚台中,号称文房“第五宝”。其中,有流口的叫做水注,没有流口叫做水丞。
同时,镇纸和笔洗也是书法不可或缺的工具。镇纸,可以在写字作画时压住纸张。笔洗,则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
书法让汉字更加丰富多彩 “我的假日在湘博”微课程 也不会就此止步 更多的知识礼包已经准备就绪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