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定格,文化群像际遇 | 画扇留影,风雅入梦
定格 文化群像际遇 即刻出发 遇见世界的一隅 时空的一瞬 文明的一角 湘博教育中心精心打造 特展打卡系列指南 旨在尝试不同的观展体验 “定格”和“际遇”展览中的“文化群像” 欢迎加入我们的线上观展之旅 “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 扇面画,绘万千 一笔一画,记下四时节气 一开一合,道尽聚散离别 文士才情、潇湘气韵 尽在这开合之际、方寸之间 让我们一同步入 “扇里扇外——湖南博物院藏扇面展”展厅 共赏精巧、古典的扇面作品 定格扇里、扇外的景与情 温馨提示 1.扇面材质对光敏感,请勿携带光源,拍摄时请关闭闪光灯。 2.为保证文物安全及人身安全,拍摄时请勿触碰、倚靠展柜和互动装置。 扇子,不仅是消暑纳凉的实用品、轻巧别致的装饰品,也是传情的媒介、文化的载体。从宋代开始,文人墨客便在纨扇上挥洒丹青,扇画逐渐成为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新形式。明代折扇开始在士大夫间风靡流行,清至民国时期,文人世士们更以画扇、赠扇、藏扇为趣,扇画艺术再次迈向了高峰。不论是纨扇还是折扇,扇画都因小巧精美、雅俗共赏而受到世人的喜爱。 拍照TIPS 展览特别设计了多处特色装置、雅致景观,观众们可前往指定区域与特定展柜处,采用对角线构图法,或利用展厅灯光勾勒剪影,以身入扇画。 扇画题材丰富,山川江河、草木花卉,人与物、诗与景,天地、四时皆能入画。花鸟画是扇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常用折枝式构图,取“以少胜多”之妙意。 陈师曾所作的桃花图扇页,正是花鸟画折枝式构图的典型作品。作者陈师曾,又名陈衡恪,其画风既重视传统又学而能变。这幅扇面中的桃花不见全株,仅折取几枝入画,设色清丽,其中左下部分的折枝桃花与右上角的题款呈对角线构图分割扇面,实现了微妙的视觉均衡,可见画家精妙绝伦的绘画技法与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拍照tips 拍摄时巧用道具,可起到烘托氛围、凸显主题的作用。道具上的桃花与文物相得益彰,使人一眼就能注意到画中题材。 潇湘夜雨图扇页是蒲华的佳作,表现的是雨夜中的风竹,画中的竹叶笔触披纷,尽管看似繁乱,实则条理分明,生动地勾勒出了风雨中竹叶摇曳的动态美。画面墨色淋漓尽致,层次丰富多样,上有竹诗一首。整幅画作气韵连贯,格调高雅,展现出一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画面效果,堪称快意之作。 拍照TIPS 遇到玻璃展柜反光、重影怎么办呢?不如将人物作为前景,画面重心聚焦文物,营造寄情远眺的意境。 扇面书法于方寸间随形布局,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美感。团扇与折扇的形状,为书写者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从字体的选择,到幅面的安排,无不展示出书写者的经验与品味。 “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的扇页作品,展现出他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他的书法自称“六分半书”,将隶书、楷书、行书进行了糅合。《山中雪后》扇页书写的内容为郑板桥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而创作的诗歌。书法构图紧密结合扇面的形制,充分利用扇面上端的空间,书写的字体结体稳健,笔画流畅。 拍照TIPS 利用展柜中与人齐高的布景,营造出人与文物的交流感;利用展柜玻璃的反光,形成倒映,亦能形成别具特色的视觉效果。 扇自明清以来,就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的馈赠佳礼,常用于祝贺、送别、雅聚等场合。且因扇面小巧精致、便于携带,利于书画家随手记录所见所闻,既可以自己欣赏,也可以拿来与朋友交流心得,正可谓是“书画自怡”。 这幅山水图扇页记录了画家杨钧的所见所闻。杨钧51岁在湘期间,受朋友邀请,乘坐水上飞机游览长沙全城,于是他将从空中俯视岳麓山及水陆洲的所见所感描绘记录于扇面之上。 拍照TIPS 为保护文物,展厅灯光较暗。拍摄时可面向展柜,向文物“借光”,使人物面部更加明亮。 “潇湘自古多才俊”。晚晴至民国,湖南各类人才辈出,他们往来酬唱,在扇面上留下丹青妙墨,展示湘楚多才俊的文化盛况。 从论书扇页上,仿佛能看到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志士陶澍,在闲暇时光中研究帖学、抄录书论的身影;在侍女书法成扇上,古琴名家与画坛名家的深厚友谊、前辈与后辈间的合作与欣赏跃然纸上;在承续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潇湘书画社”的画家们也大胆进行艺术思想改革,创作了十六家合作书法集锦扇,推动着近代湖南美术向前发展。 拍照TIPS 展区内成扇、独立展柜数量众多,光源众多。可将人物置于各展柜中间,利用多个光源营造氛围。 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 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 小小一方扇中 透出作者的精心与妙笔 藏着意趣与情怀 等待着你我探寻 教育项目组合照 温馨提示 图片拍摄于闭馆期间 观众们在参观时记得 不要开闪光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