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定格,文化群像际遇 | 用镜头收藏西域文明的极致浪漫

活动时间: 
2025-05-16 17:38
活动介绍: 
定格文化群像际遇,即刻出发,遇见世界的一隅、时空的一瞬、文明的一角。湘博教育中心精心打造特展打卡系列指南,旨在尝试不同的观展体验,“定格”和“际遇”展览中的“文化群像”。欢迎加入我们的线上观展之旅。


 定格 

 文化群像际遇 

即刻出发

遇见世界的一隅

时空的一瞬

文明的一角

湘博教育中心精心打造

特展打卡系列指南

旨在尝试不同的观展体验

“定格”和“际遇”展览中的“文化群像”

欢迎加入我们的线上观展之旅

瀚海西极

昆仑捧雪

丝路蜿蜒千年

西域匠人融汇八方

在玉石间

刻大漠孤烟

刻绿洲盛景

在彩罽上织就祥云瑞兽

在铜器中淬出日月华光

文明在天山南北交汇

在声声驼铃中凝成华美琥珀

邀您共赏湖南博物院

“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

触碰时光褶皱里不熄的西域心跳

厚实的土坯墙,镂空花纹的屋顶设计以及拱形的木门......极富新疆特色的民居在展厅入口处向大家昭示着展览的主题——“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华光绚烂的丝绸之路上,一件件珍宝跃然而出,一头头骆驼迎风而行,一行行文书次第浮现。

拍照tips 

在开始观展之前拍摄一张大全景照片,将背景当中的展览名称、新疆民居置景与你的身影一起框入镜头当中,当镜头对准那些被风沙打磨的文明符号,按下快门的瞬间,仿佛接过了历史长河递来的请柬——我们以现代人的姿态驻足凝视,以年轻的方式续写古老的故事。

这件战国时期的铜环上铸有相对的翼兽,兽首角、耳、鼻、眼刻画精细,弧形兽翼饰羽翼纹,呈现塞人艺术特征。塞人作为中亚游牧部落,曾活跃于新疆伊犁河流域,建立早期奴隶制政权。该铜环铸造工艺成熟,纹饰融合草原部落图腾与高超的冶金技术,是新疆地区青铜冶铸技术交流的重要实证,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动。

拍照tips 

侧身立于展柜前,将手机横屏贴近玻璃,屏幕对准翼首对视铜环进行拍摄,让镜头同时捕捉文物与手机屏幕上的细节。用“画中画”的构图增加人与文物之间的互动感,千年铜环的沧桑肌理与你探索的瞬间共同定格。

天青色女上衣,出土于尼雅遗址(古精绝国),以蓝色素绢制成,圆领直立缀白丝系带,袖口与领缘饰白绢镶边,腰间褶皱垂落红白双色细带,素雅中见精巧。精绝国作为丝绸之路南道邦国,其贵族服饰融合中原丝绸技艺与西域审美,衣物完整保存,实证汉代丝织品西传与新疆社会的风尚交融,为研究古代服饰史提供关键物证。

拍照tips 

这件天青色女上衣所在展柜位于展厅中间位置,且为独立展柜,可以站在展柜后方,通过站位设计构建几何构图。微微低头仔细观赏文物细节,以人物视线与文物高度呼应增强沉浸感。

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今新疆吐鲁番地区)一名12岁的义学生卜天寿,按照先生的要求抄写了《论语·郑玄注》的部分内容。卷尾还写有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鹹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郑玄注《论语》至宋几近失传,此卷不仅保存东汉经学大家注文原貌,更以孩童涂鸦定格唐代西域蒙学实况,丝路绿洲的琅琅书声穿越千年,实证中原典籍在西域的传播根基。

拍照tips 

人物可以驻足在展柜前俯身细看,镜头从长展柜的一侧进行拍摄,展柜顶光洒在发梢,玻璃倒映你专注眉眼与千年墨迹重叠,残卷斑驳处,恍如与千年前那个奋笔疾书的西域学童隔柜相望。

展厅中可以看到一位卷发圆脸、厚唇大眼,肤色黝黑的少年舞者形象,这就是黑人百戏俑。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史载“昆仑奴”的风姿。汉唐西域乐舞交融,此类俑多扮百戏杂耍角色。虽手持木棍为后世修复,但扭腰摆臂的动态仍透出百戏诙谐之气。

拍照tips 

推荐站于黑人百戏俑的左手边拍摄,避免展柜另一侧的顶光。造型上可以右手上举、左手下压,模仿陶俑手持木棍做百戏状,形成“今人摹古态”的趣味性。仿佛千年舞姿刹那重生,你与黑人少年共演一场穿越时空的百戏默剧。

天山融水滋养出片片绿洲,草原孕育着游牧文化,而广袤沙漠则是见证历史变迁的沉默记录者。风蚀地貌与流动沙丘掩埋过古城与商道,也保存下丝绸、文书与乐舞的痕迹。极端干旱的环境意外成为天然博物馆——流沙覆盖遗址却将多元文化的碰撞封存其中。这片看似荒芜的黄沙,实为连接东西方的走廊,大漠并非文明的阻隔,而是以独特方式守护着人类探索交流的永恒记忆。

拍照tips 

展厅当中的黄沙置景也是绝佳的打卡点位,可以邀请共同观展的伙伴一同出镜。以起伏错落的沙为前景,人物在画面中对向行走,流动的身影和静态的黄沙相呼应,构成一张富有动态感的照片。

沙子装置很脆弱,请别伸手触碰这份流动的浪漫。

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人们从小就耳熟能详,吐鲁番出土了绢画、麻布画伏羲女娲图,画面中伏羲执矩戴黑冠,女娲持规束高髻,蛇尾交缠成万物生发之势。上方日轮下悬月,星辰环布喻天地方圆,且部分图中伏羲女娲形象具有胡人特征,衣饰繁丽设色明快,有别于中原伏羲女娲画像石的汉人形象与石刻技法。

拍照tips 

与两幅超大的伏羲女娲图合影当然要全身出镜,人物可以站在展柜一侧,实现和人类始祖神的完美同框。快门轻响,你与执规握矩的始祖并肩而立,身后星辰流转千年。

新疆花帽,维吾尔语称“朵帕”,这件尖顶方帽黑绒为底,金银线绣出放射日芒纹,圆环内绣有虫纹,寓意自然崇拜,帽缘金色镶边上绣有菱格纹。蝴蝶振翅纹承汉代西域织锦,放射构图融波斯元素,黑金撞色凝草原、绿洲、丝路美学精粹,方寸间见证多元纹样在针尖经纬的交汇。

拍照tips 

与花帽的合影可以选择展柜的任意一侧站立,镜头在展柜另一侧拍摄,将花帽与人物一同框入画面当中,你的身影在玻璃反光中若隐若现,与花帽上精致的刺绣形成虚实对比。无需触碰展柜,安静凝视便已构成与文物之间的默契对话。

新疆自古就是葡萄之乡,汉代张骞带回葡萄果实,交河故城陶瓮残存的酒渍、唐代壁画中的采摘场景,证明葡萄早是丝路贸易的重要作物。如今吐鲁番的晾房风干葡萄成干,伊犁河谷酿制葡萄酒,从绿洲到现代产业,新疆葡萄始终是连接文明的甘甜纽带。

拍照tips 

尾厅的葡萄架置景也是打卡优选位置。利用藤架透视强化空间纵深感,高耸棚顶恰好框出穹庐式构图。利用展厅顶部的灯光,让光线穿透叶隙将人物面部打亮,历史感便从景深与光影中自然流淌。

岩画勾勒游牧图腾

铜器淬炼大漠星光

驼铃唤醒千年对话

织锦铺展绿洲华章

聚宝盆中文明相汇

静待君临共溯流光

教育项目组合影

温馨提示

图片拍摄于闭馆期间

参观时请记得

不要开闪光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