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教育微课程》第三课 “桑蚕之丝,衣裳楚楚”——素纱单衣
教育员手记
文物名称:素纱单衣(直裾)
材质:素纱、绒圈锦
年代:西汉
来源: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
重量:49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中国丝织品就已享有国际盛誉,随着丝绸之路远销海外。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丝国”。当时,西方人把中国丝织品当作极为珍贵的物品,他们对于东方“丝国”充满着憧憬与向往。
您现在看到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中出土的素纱单衣,人们常用“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来形容它。素纱指未经染色的纱,单衣指没有衬里的衣服。其衣长为128厘米,两袖通长为190厘米,而重量却仅有49克。如此轻薄的一件衣服,在科技发达的现代都难以复制。
它的轻、薄主要得益于其材质;汉代培育的是三眠蚕,而北宋时,我国丝织业迅速发展,为了追求更多的蚕丝产量,人们将三眠蚕培育成了四眠蚕。眠指蚕在生长中休眠、蜕皮的过程,多休眠一次,蚕的个头就变大一次,蚕丝自然也会变粗。因此,用四眠蚕的丝复制素纱单衣,难度极高。然而,历经数十年的研究,在2019年,南京云锦研究所通过药物诱导出三眠蚕后,终于成功制作出素纱单衣的复制品。
如此轻薄而透明的素纱单衣,应该如何穿着呢?在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有色彩艳丽、纹饰精美的丝绵袍。多数学者认为,在色彩艳丽的丝绵袍外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单衣,使丝绵袍的纹饰若隐若现,十分朦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其华美与尊贵,代表了当时贵族的时尚风潮。
素纱单衣并不是一件强调修身的衣物,平肩、宽袖、直身,这种形制使得穿着时会出现很多随机的线条,洒脱大方,穿上它的人,神采可以随着衣裳起舞,自在地飞扬。
其实,马王堆汉墓带给我们的远不止素纱单衣,而是打开了一座汉代的“丝绸宝库”,在墓中还出土了多件织造精湛、图案秀美的丝织衣物。这些桑蚕之丝穿梭经纬,不但织造出衣裳楚楚,也织就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气质。它们随着丝绸之路,让世界认识了柔软的中国丝绸,认识了强大的东方古国,也认识了深厚的中华文化。
礼仪之大,称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素纱单衣,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在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它依然在影响着现代人对于美的审视,可以说,素纱单衣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千古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