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欣赏
2024年。 纵73厘米,横370厘米。 释文: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廛而不税。关,稽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田里不粥,墓地不请。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髪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髪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王制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为学矣。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学记。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出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术作之谓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乐记。 右录礼记王制、学记、乐记三章部分内容,以见古贤之立国行政,莫不以便民、安民、利民为本。庠序礼乐之制,亦皆立乎自然,合乎天道,不由王制强行。故凡逸乐、审美、书皆宽和温厚,万民平顺,各安生理,所谓尧舜之治也。甲辰岁末八四翁书靖并记,时日映南窗,室暖如春。 印鉴:一介布衣(白文);天地一闲人(白文);素以绚兮(白文);曾经廿八年为工匠(白文);邹传安印(白文);书靖(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