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迪拜未来博物馆:由算法设计的建筑

news_publish_date: 
2019-12-13 09:41
news_author: 
湖南省博物馆/编译
Body: 

       在迪拜,高楼大厦几乎是连夜而起,居民们已经习惯了不去注意那些建筑工地,不过有一个建设项目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未来博物馆(Museum of the Future)。在金融区边缘的城市高架无人驾驶地铁系统上方,这座建筑耸然而立。

       未来博物馆的结构由2400个斜交钢构件组成,已经于2018年11月完工,现在正将立面面板吊起安装。未来博物馆预计将于一年后开放,届时迪拜正值重要时期,因为世博会将于2020年10月20日开始在迪拜举办。

       建筑界将未来博物馆颇具未来主义的外形定义为一个有椭圆形空心的圆环,但可能用一个巨大的呼啦圈来形容它会更容易理解。未来博物馆执行馆长拉思•卡尔森(Lath Carlson)更喜欢把它比作一只眼睛。他承认:“我们将很难向没见过这座建筑的人描述它的外形,也没有什么能让人联想起这种形状。”

       当地建筑公司Killa Design在2015年赢得了博物馆的设计竞赛,并设计出了这个形状。据建筑师说,结构的实体部分代表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知识,而中空部分则代表了我们还不知道的一切——换句话说,就是未来。

迪拜的哈利法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于2019年10月20日被点亮,标志着2020年世博会进入一年倒计时。

       未来博物馆的建筑从阿联酋数百个其他建筑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外形。当建筑正面的嵌板固定好后,由阿拉伯语书法文字装饰的78米高的博物馆外形将映入眼帘。目前博物馆馆长还没有透露这些书法的内容,但众所周知,这些文字是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Maktoum)写的诗歌短语,他也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副总统和总理。行草风格的书法兼作博物馆的窗户。白天,透过这些窗户,斑驳的光线投射到无柱的室内;晚上,这些窗户将被14公里长的LED灯所照亮,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复杂的建造工程

       书法和建筑的非传统外形使这项工程成为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建筑工程之一。

如果没有先进新技术助力,这座建筑不可能建成。

       该项目的首席顾问、英国BuroHappold工程公司表示,如果没有参数化设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这项工程是不可能完成的。参数化设计是一个基于算法思维的过程,可以通过操作特定的变量或参数来改变方程的结果。Bim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技术,可供建筑专业人员协同设计和记录项目。尽管Bim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这项技术在业内的使用推广却进程缓慢。

在安装不锈钢饰面和玻璃之前,每一块面板都必须单独成型和制造。

       现在博物馆的正面大约已有60%-70%完工。施工现场工人相对较少,但在这背后是制作每一块面板都要经过的复杂工程。由于七层建筑的几何结构和书法形状的切口,每块玻璃纤维板都不同。在安装不锈钢饰面和玻璃之前,1024块面板中的每一块都必须单独成型和制造。这一过程很费功夫,以至于一天最多只能生产六块面板。鲍利(Bauly)说,门面供应商Affan经过整整一年的试验,才开发出了面板结构和设计方案,并制作出了包括计算机控制加工工具在内的生产流程原型。

       绿色未来

       从一开始,博物馆就决定要致力于达到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评价体系白金级别。建筑将配备先进的控制解决方案、灰水回收系统和再生驱动电梯,同时其电力需求将通过位于场外的光伏太阳能电池阵列来满足。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可以为电动汽车充电,博物馆提供了有限的停车位以鼓励观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博物馆本身将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而且据执行馆长卡尔森介绍,替代蛋白质和人工养殖的肉类产品也很可能出现在菜单上。

一旦重点转移至博物馆内部,展品将聚焦于可持续性等主题。

       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也将强调可持续性,将会有一整个楼层专门介绍气候变化、外太空和医疗保健和健康的未来。博物馆展览将会探讨全球变暖对关键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修复这些生态系统的问题,着眼于如何在太空收集太阳能和在小行星采矿可以用于造福人类,甚至也会涉及有关灵性的主题。

       卡尔森谈道:“我们更关注的是未来的人类故事,而不是一些器物。我们正在研究人类未来将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人们可能为克服这些挑战而运用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博物馆也会使用包括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在内的许多技术,以创造沉浸式的剧院体验,让参观者置身未来。卡尔森说:“在这个博物馆里,你不会看到通常在博物馆里所见的位于展柜之中的展品,旁边还贴着标签介绍。在我馆很多主要展厅里根本就没有标签。这将是一种完全沉浸式的体验,让参观者也成为构成体验的重要一员,而不只是其他人作品的旁观者。”

       他希望能提出一种对于未来积极的看法,与娱乐业普遍展现的黯淡前景形成反差。他说:“我们希望展示人们如何创造性地应对挑战,同时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保持实事求是。”

       馆中将会有一个楼层专门展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的小器物,但重点仍将放在那些将为人类带来好处的技术上,无论这些技术是可以满足世界粮食需求、用水需求,还是可以使交通运输更具可持续性。

       未来博物馆希冀每年能够吸引超过一百万观众,其中将会有一半是来自国外的观众。

       在年底重心转移到建筑内部之前,外部结构的建设还前路漫漫。博物馆团队也认识到,展览也要像建筑本身一样,有同样甚至更大的影响力才行。

       即使是在开馆之前,迪拜未来博物馆似乎已经成为了未来科技建筑设计的展示窗口。

(李雨阳 译自BBC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