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超越展品:Musealia如何打造富有意义与使命的展览
在这家西班牙家族企业迎来25周年之际,我们与总监路易斯·费雷罗(Luis Ferreiro)深入探讨企业使命、企业理念与发展历程
今年对Musealia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二十五年来, Musealia通过富有影响力、目标驱动型的展览,将历史生动地呈现给世人。这家始于小型创业项目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全球文化影响力的代表,彻底改变了博物馆和观众与历史连接的方式。
值此周年庆典,blooloop专访Musealia总监路易斯·费雷罗,探寻企业的愿景、理念与发展历程。Musealia工作的核心是一项大胆的承诺:创造超越展品本身的展览,讲述有意义的故事,唤起深层情感,守护至关重要的历史记忆。
Musealia让全球大众得以接触重要的历史。通过细致研究、创新设计以及与顶尖历史学家和文化机构的合作,从《奥斯维辛:就在不久之前,就在不远之处》(Auschwitz. Not long ago. Not far away)到《泰坦尼克号:人类故事》(Titanic. The Human Story),Musealia展览邀请观众进入其精心构建的历史情境中。
Musealia的起源:对传播的热忱
费雷罗回忆道,Musealia最初是由其父母创立的家族企业,尤其深受其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从事记者工作,热衷于叙事与人际联结。

路易斯·费雷罗正面照
其父早年曾在西班牙主持一档关注渔民生活的广播节目,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沟通渠道。每年4月14日,他都会制作泰坦尼克号特辑,采访幸存者、历史学家、专家与科学家,这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兴趣,并最终催生了Musealia的首个展览。
“我父亲对泰坦尼克号有着深厚的热情,更广泛地说,是对传播事业充满热情。大约在1997年,他在汉堡参观了一个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展览,当时他灵光一闪,意识到展览可以成为一种讲述故事、传递信息、并与人们进行情感互动的新方式。”
这一理念成为了Musealia的基石。
“我们的初始展览规模虽小,却植根于父亲与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以及专家们建立的历史联系。”
几年后,团队结识了克莱斯戈兰·韦特霍尔姆(Claes-Göran Wetterholm),他是世界顶尖的泰坦尼克号历史专家之一,不仅提供了深度历史见解,还帮助团队搭建起与珍藏亲人遗物的家族群体网络的联系。
“这些遗物常是亲属唯一的念想。因此从一开始,焦点就不仅是巨轮本身,更是船上乘客的人生。”
正是怀着这样的理念,Musealia成立了,旨在创造超越事实与展品的展览,讲述兼具情感张力与历史价值的深刻人类故事。
泰坦尼克号故事历久不衰的魅力
作为与泰坦尼克号故事深有渊源的学者,韦特霍尔姆认为见证其研究促成更宏大的事业,让他深感欣慰:
“多年来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遇到了数百位幸存者的亲属及部分幸存者本人。能够将这些研究成果置于新的背景之下,融入泰坦尼克号宏大叙事中,确实令人着迷。”
“得知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世界级展览的组成部分,于我具有特殊意义。”
谈及泰坦尼克号故事历久弥新的魅力,他阐释道:
“泰坦尼克号上人们的经历、反应、感受与话语等等,都具有普世性。因为那可能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故事。”
“当我们与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产生共鸣时,我们试图以某种方式去理解它,去感受它。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呈现泰坦尼克号的事实和历史背景,不仅介绍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也展现这个故事‘人性的一面’。我们试图通过真实的物件、真实的故事以及引人入胜的语音导览来实现这一点,让一段能与我们对话的历史活起来。”
展览的演变
Musealia与韦特霍尔姆的合作始于一个仅含10-15件展品的小型展览。经年发展,团队不仅新增藏品,更通过新研究与文献大幅更新展览内容。

《泰坦尼克号:人类故事》悉尼站现场
韦特霍尔姆表示:“如今我们同时运营两个世界巡展,观众数量持续增长。与Musealia的合作意义非凡,不仅因为实际工作,更因为我与路易斯及Musealia团队建立的友谊。”
“得益于这次合作,我有机会不断拓展我的知识,面见幸存者及其亲属,获取新资料与影像等等,不断丰富我对这艘巨轮的认知。”
“这些年来,我的研究方法不得不随之改变,随着不断学习,我必须更新故事和观点,这确实令人欲罢不能!”
“正因如此,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注定是永不沉没的传奇!”
Musealia的发展

《泰坦尼克号:人类故事》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站
自初始展览以来,Musealia逐步发展壮大,建立了关键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其作品注入了真实性和个人深度。
费雷罗指出:“回望历程,我们能够看到一条共同的脉络——我们总是被承载着普世意义的特定历史故事吸引。无论是奥斯维辛展览还是柏林墙展览,我们的目标始终是理解这些历史瞬间揭示了怎样的人性本质。”
“这正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我们自下而上地呈现历史的人性维度,并叩问:这个故事对当今意味着什么?又揭示了我们的哪些本质?”
“斯宾诺莎有句名言:‘我努力做到不嘲笑人类的行为,不哀叹,不憎恶,唯求理解。’(译者注:斯宾诺莎,即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近代西方哲学的三大理性主义者之一,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此理念驱动着我们。我们或许没有答案,但我们愿加入这场永无止境的求索,尝试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本质。”
巡回展览的重要性
关于举办巡回展览,费雷罗表示:“传播这些故事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涉及的主题往往难以触及。例如,泰坦尼克号沉没深海;而奥斯维辛集中营,虽然位于波兰的纪念馆年接待量约200万人次,但相较全球人口仍是微末。”
通过巡回展览,Musealia将这些故事带给原本无缘接触的人群。

《奥斯维辛:就在不久之前,就在不远之处》展览内部·营房© Musealia
他补充道:“这关乎可及性,没错,但也关乎联结。来自我家乡圣塞巴斯蒂安的著名艺术家爱德华多·奇利达(Eduardo Chillida)曾说:‘我如树木,根植一方土地,枝条向世界舒展’。”
“在Musealia,我们深感与此理念契合:根植历史,我们的巡展旨在向世界延伸出连接与反思的枝条。”
“人类天性推动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分享我们直接环境之外的故事。无论在澳大利亚、挪威、墨西哥、瑞典还是美国,我们反复见证这些故事引发的深刻共鸣。”
超越遗址的历史教育
奥斯维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Auschwitz-Birkenau State Museum)的帕维尔·萨维茨基 (Pawel Sawicki)进一步阐释:亲历历史现场具有无可替代的力量。站在进行筛选的地点,目睹毒气室废墟、囚徒营房、数公里长的铁丝网与受害者的个人遗物,能带来巨大冲击。

《奥斯维辛:就在不久之前,就在不远之处》展览内部·鞋履© Musealia
“这种体验足以改变一个人,促使人们不仅反思为何有些人会创造并信仰那些允许他们将他人变成受害者的意识形态,也思考奥斯维辛的悲剧如何能成为一个起点,让我们思考今日的道德责任,对他人、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负有的责任。”
然而亲临遗址者终究是少数。
萨维茨基说:“因此,任何能在遗址外传播奥斯维辛历史的工具都具有巨大价值。就《奥斯维辛:就在不久之前,就在不远之处》这个展览而言,展出的数百件原始物件所传达的真实性具有非凡力量。”
“这使得该项目如此独特——它让远离原址的人们能够直面来自奥斯维辛的真实遗存,获得近似亲临现场的体验。”
传达复杂议题
谈论奥斯维辛历史的挑战之一在于其体现在多个层面的复杂性。
奥斯维辛集中营(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并非单一营地,而是一个由三个主要营地和一个约50个子营地组成的系统,其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段历史也是加害者的历史,是那些信奉纳粹意识形态、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男男女女的历史。
萨维茨基指出:“在集中营原址之外讲述这一切尤为困难,因为现场更易传达这种复杂性。这就是为什么对于这个展览而言,将集中营历史嵌入一个非常广阔的背景下是如此重要。”
观众在进入集中营主题展区前,先有机会了解导致奥斯维辛形成的历史进程。
“叙事的核心在于历史事实的真相,无论在哪里呈现,这些事实都保持不变。尽管如此,展览策展人努力在每一个巡展地点加入当地元素。”
例如,这可能是一件与当地社区有关的物品或一位幸存者的故事。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展览内容与特定地点的观众之间建立起一座特殊的桥梁。”
Musealia与奥斯维辛-比克瑙纪念博物馆的合作
该展览通过Musealia团队与奥斯维辛-比克瑙纪念博物馆团队的紧密合作与对话完成。
萨维茨基表示:“巡展制作专家与每日研究奥斯维辛历史、守护营地真实遗迹的专家经验结合,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无论是在对真实性的坚守、对史实细节的关注,还是在教育和反思层面而言都是如此。”
“《奥斯维辛:就在不久之前,就在不远之处》不仅是一个展览,更是将真实历史场所体验转化为展览空间的尝试。我们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践。”

《奥斯维辛:就在不久之前,就在不远之处》展览观众© Musealia
对Musealia团队而言,展览始终始于触动心灵的事物。随后是联系博物馆、寻找合适的历史学家,以及与Musealia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协作的过程。
费雷罗表示:“我们全身心投入。”为了奥斯维辛展览,他花了数月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入了解历史,确保能够在精心呵护和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和引导展览。“我们甚至应纪念馆馆长的邀请在奥斯维辛过夜,以便在参观者离开后聆听那个地方的寂静。”
“我们将生命中的数年时光奉献给这些展览。因此主题必须深刻触动我们。我们只创造我们认为真正重要的东西。”
打造新展览
在打造新展览方面,Musealia的核心挑战之一是在创造性与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作为私营家族企业,Musealia的生存依赖于制作观众愿意付费观看的展览,并确保这些展览能成功巡展多年,在每个巡展地持续吸引观众。
“我们虽以私营企业模式运营,却秉持机构思维。”费雷罗强调,“我们不外包展览创作,而是与各领域最重要博物馆及专家紧密合作。”
正是这种来自合作伙伴的历史与科学专业知识,加上自身在展览制作和叙事方面的经验,使得Musealia能够创造出有意义的内容。

《柏林墙:一个分裂的世界》语音导览现场© Musealia
“正因为有这种机构根基,我们的许多决策并非纯粹基于商业逻辑。我们极度珍视所讲述的故事,这是一切驱动力的来源。”
至于Musealia的创作过程,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灵感来自一本书,有的时候来自一部电影或一次个人经历。
奥斯维辛展览的灵感源于2008年费雷罗兄弟猝逝的个人创伤。一年后,阅读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的《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帮助他消化了悲痛,最终激发了通过展览探索苦难中意义的想法产生。
“从那个情感原点产生了打造一个关于奥斯维辛的展览的想法。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花了近七年时间。”
Musealia与柏林墙
柏林墙展览的缘起则不同:“我当时在柏林做另一个项目,晚上常常在贝尔瑙大街(Bernauer Strasse)的墙垣遗迹徘徊。面对这些碎片,我不禁思考:这座20世纪的建筑对我们21世纪公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一问题播下了展览的种子。
《柏林墙:一个分裂的世界》(The Berlin Wall. A World Divided)揭示了仍然影响着当今地缘政治的近代历史篇章。反思通过国际化的形式将这个故事带给全球观众的重要性,柏林墙基金会主任阿克塞尔·克劳斯迈尔博士(Dr. Prof. Axel Klausmeier)解释道:
“如今,经常有人谈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正在激烈进行的‘新冷战’。”
“尽管与柏林墙倒塌时的世界相比,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已完全不同,但许多当代历史现象都根植于冷战时代。审视并传达历史上冷战的起源和后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理解当下的发展并将其置于新背景中看待。”
多重视角
克劳斯迈尔补充道:“历史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质疑能力’的培养。展览为观众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引发追问,希望这也能提高对自由和民主价值的认识,让人意识到民主生活并非理所当然。”
巡展形式使得将地域元素融入主体叙事成为可能。这意味着在欧洲、法国或西班牙的展览可能与美国略有不同,需考量国家特定的背景。

《女孩向炸弹说不》(1980)英国和平博物馆© Musealia
克劳斯迈尔说,“该展览旨在提供多重视角,呈现历史中‘不止一种正确的观点’。观众获取丰富信息后,最终自主构建历史事件认知。”
展览既运用前沿技术,更通过大量真实展品让历史活起来。与展品关联的故事揭示了不同制度下人们的生活境遇。
“个人叙事将宏大历史脉络与个体传记相连,这也触及了情感层面,在传播中至关重要。”
与专家合作及真实展品的呈现,赋予展览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情感与理性力量。
超越体验
Musealia致力于创造真正博物馆级别的展览。

《柏林墙:一个分裂的世界》展览观众观影场景© Musealia
费雷罗说:“尽管‘沉浸式’、‘体验’等术语在业界盛行,但这些词在我们的展览中具有不同含义。我们不刻意创造‘体验’或追逐潮流,只期望打造能温柔触动人心的高质量展览。”
技术扮演辅助角色,但始终服务于叙事:“我们当然运用技术——投影、语音导览等。但于我们而言,‘沉浸’不意味着用闪光灯或VR(虚拟现实)包围观众,而是让观众在一两小时内实现精神、理智、情感层面与日常世界断开连接。”
“技术应促进理解而非喧宾夺主。虽然沉浸式技术能丰富体验,但我们的工作始终关乎为反思创造空间,连接历史背后的人文故事。”
“我们旨在引领观众进入情感与理性理解的空间。”
最后,费雷罗认为展览应激发思考而不仅是情感。但Musealia不意在指导观众如何思考或感受:
“我们只讲述故事。以泰坦尼克号为例,我们将其置于更广阔历史背景中——时代终结、一战前夕的社会图景,涉及选举权、民权、童工等议题。唯有理解那个世界,才能真正读懂船上的事件为何如此展开。”
“我们希望展览能成为反思的平台,或许能在一些人的心中引发改变,但观众如何行动完全取决于自身。”
Musealia的未来规划
展望未来,费雷罗表示:“Musealia处于一个绝佳的阶段:庆祝25周年,并且刚结束了一个密集创作期。我们推出了柏林墙展览,在澳大利亚启动了第二个泰坦尼克号展览单元,并全面重新设计了原泰坦尼克号展览。如今,我们的四个展览在博物馆学(museography)、制作、照明、展品、叙事与概念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
公司将持续开展全球巡展。《柏林墙:一个分裂的世界》明年将登陆美国,《奥斯维辛:就在不久之前,就在不远之处》也将继续在美巡展。
“我们的任务是管理、改进与本地化适配这些展览,制作教育材料,触达广大观众,以产生积极影响。”

《泰坦尼克号:人类故事》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站
团队同时也在准备新展览:“我们对创作绝不随意,只被真正感兴趣的主题吸引。虽然我们不会提前公布尚未成熟的项目,但我们确实计划在未来一年左右启动新展。”
“我们想追随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脚步——他曾说职业生涯只想拍10部好电影。我们不以创造50场展览为目标。若在未来25年能完成10场展览,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我们只想专注于讲述那些我们认为自己能做出有意义贡献的重要故事。”
Musealia团队将参加2025年9月5日至8日在旧金山莫斯康中心(Moscone Center)举行的美国科技中心协会(ASTC,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2025年度会议,展位号#402。
图片来源:© Musealia
关键词:巡回展览;教育;展览设计;博物馆供应商;遗产保护;博物馆设计;博物馆科技
作者简介|夏洛特·科茨
夏洛特·科茨是blooloop网站的编辑,来自英国布莱顿,曾任图书馆员。她深耕艺术、文化及信息领域,获苏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英国文学学位,热爱阅读与旅行规划。
(姚懿芸 译自Blooloop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