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艺术爬行:为婴幼儿设计博物馆项目

news_publish_date: 
2025-05-12 10:33
news_author: 
湖南博物院/编译
Body: 


一名幼儿朝克利福特·斯蒂尔的画作伸手,表现出浓厚兴趣。
图片来源:詹姆斯·德怀斯特(James Dewhirst)

本博客的一些读者可能还记得2023年1月的一篇文章《等等,什么?婴幼儿也能参观艺术博物馆?》(“Wait, What? Toddlers in an Art Museum?”),讲述了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Clyfford Still Museum)为家庭提供包容性服务的历程。该文章介绍了一场与六个月大婴儿共同策划的展览“克利福特·斯蒂尔、艺术与幼儿心智”(Clyfford Still, Art, and the Young Mind)。这场展览是我们吸引年轻观众的转折点,证明了在面向全年龄段的艺术机构中,婴幼儿不仅有容身之处,甚至还能成为合作者。在我们启动项目前,许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婴幼儿能否选择自己喜爱的艺术品持怀疑态度。然而,看到调研视频展示婴幼儿策展人如何挑选作品时,质疑者纷纷转变了态度。(我们后续在展览中播放了剪辑版视频,以便所有访客都能亲眼看到婴幼儿的参与,在评估机构Trainer Evaluation的总结性评估中,74%的成年观众表示这段视频提升了他们的体验。)

让婴幼儿在我们博物馆内受到关注具有深远影响,这促使我们回顾美国博物馆联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1992年首次发布、2008年修订的《卓越与公平》(Excellence and Equity)报告,尤其是其第二条核心理念:“博物馆应成为更具包容性的场所,欢迎多元化的观众,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博物馆需在运营与项目中全方位反映社会的多元性。”作为吸引年轻观众的下一步行动,基于与幼儿教育者及照料者的沟通,我们决定开发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首个婴幼儿教育项目“艺术爬行”(Art Crawl)。本文中,我们将分享这一项目的实践经验以及在包容婴幼儿方面取得的成果。尽管本文聚焦于我们针对艺术博物馆的自身经验,但我们也欢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同仁探讨婴幼儿项目设计。

0艺术爬行:拥抱最年轻的观众

2022年3月,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推出“艺术爬行”项目,鼓励育有0-14个月婴幼儿的家庭拥抱艺术、建立联系、共同学习。置身于克利福特·斯蒂尔海量作品之中,参与项目的婴幼儿和照料者受邀与各式各样的多感官材料进行互动,这些材料旨在引导他们围绕周围的艺术品展开讨论。该项目营造包容环境,增强最年幼访客的归属感,直接解决了历史上博物馆排斥婴幼儿的问题。


在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用于项目介绍的互动区域“创作空间”,一名婴儿透过红色玻璃纸朝照料者微笑。
图片来源:布伦特·安戴克摄影(Brent Andek Photo)


一名婴儿与照料者在斯蒂尔画作中寻找秋日色彩。
图片来源:第三沙丘制作公司(Third Dune Productions)

“艺术爬行”从瑞吉欧教学法(Reggio Emilia approach,译者注:源自意大利,认为幼儿是有才能的个体,是知识的创造者;理念以幼儿的自然发展,幼儿与父母、老师和学习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中心)中汲取灵感,重视参与项目的主体,视婴幼儿、照料者与博物馆教育者为终身学习者,他们为项目和彼此贡献了丰富的价值。我们视儿童为当今世界的公民,具有个人偏好和兴趣,可以参与并决定自己的学习体验,为我们的项目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视照料者为儿童在所有环境中的首要和最佳的教育者,鼓励儿童在发展自然好奇心时,建立观念、思想、事物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我们尊重照料者在项目互动中表现出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实践的差异。最后,我们重视博物馆教育者的合作与悉心策划,将他们视为研究人员,他们始终观察倾听儿童,了解儿童的好奇之处,回应儿童的需求。我们的博物馆教育者并不寻求控制也不滥用权力;相反,他们与儿童合作,陪伴儿童发现世界、共同探究。这些项目和机构的价值观念让“艺术爬行”成为所有人的学习场所。

“艺术爬行”最初每月举办两次,在PNC金融服务集团“成长伟大”(PNC Grow Up Great)基金支持下增至每月三次,并按月更新主题。活动始于展厅旁的动手创作工作室“创作空间”(Making Space),参与者在此了解项目、交际互动,探索当月主题的开放式材料,随后由教育者引导进入展厅,探索艺术品,围绕主题开展策划好的艺术启迪活动。部分主题案例如下:

01《策展入门》ABC’s of Curating)

与藏品策展人、生平作品目录研究与项目经理贝莉·普拉切克(Bailey Placzek)合作撰写,聚焦细致观察与婴儿审美偏好。

02《展厅守护者:保护实践》(Guardians of the Galleries: Conservation Practices)

与首席文物保护师詹姆斯·斯奎尔斯(James Squires)合作策划,邀请婴幼儿探索因果关系与色彩理论概念。

03《走进档案》Into the Archives

与档案团队共同撰写,重点关注档案探索与叙事的组成要素。

02“启蒙越早越好”

各博物馆与文化组织正致力于服务最年轻的观众,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有幸参与这场日益壮大的运动。去年,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了凯西·丹科-麦格希(Kathy Danko-McGhee)的专著《与婴幼儿共赏艺术:初次邂逅》(Viewing Art With Babies: First Encounters),这是首本为增强与婴幼儿共赏艺术的体验感提供实用策略的指南。今年早些时候,《纽约时报》文章《儿童与博物馆:启蒙越早越好》(Children and Museums: You Can’t Start Early Enough)指出,传统博物馆的婴幼儿项目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一位博物馆顾问在访谈中将这一趋势归因于双重因素:博物馆对未来财务可持续性的考量,以及婴幼儿项目与其教育使命的深度契合。

参与此运动的机构还包括维罗海滩艺术博物馆(Vero Beach Museum of Art)。该馆现有婴幼儿项目包括每月的“博物馆婴幼儿”(Museum Babies & Toddlers)与每周的“博物馆故事(Museum Stories)”。在近期的一次交流中,维罗海滩艺术博物馆教育总监莎拉·克莱因(Sara Klein)告诉我们,这些项目的动力源于2018年提出要打造家庭友好型博物馆的承诺。当时,馆内缺乏明确邀请育有婴幼儿家庭参与的正式项目,而克莱因认为这正是吸引该群体的“最佳突破口”。幸运的是,该馆当时拥有超15年幼教经验的内部团队,为其开发这一新项目提供了专业支持。此后数年,项目的成功还带来财务回报。克莱因分享道:“在去年的年度筹款信中,我们邀请了一位从初设婴幼儿项目开始全程参与的母亲,请她向潜在资助者撰写推荐信。她的信件与照片助力我们的筹款金额达到年度目标的近两倍。”

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的婴幼儿项目遵循相似发展轨迹,依托内部专业知识吸引本不会到访的家庭。一位参与过项目的照料者表示:“现在我知道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是个好地方,我会常带孩子来。”“艺术爬行”每月门票均售罄。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馆长乔伊斯·蔡(Joyce Tsai)指出:“我们的婴幼儿项目引发行业关注,吸引了愿为这一研究型、高影响力项目投资的资助者。它能吸引新观众与资金,带来的财务影响呈现净正向。”

0持续的共同学习

为婴幼儿及其照料者设计并推行项目,塑造了艺术博物馆对“将幼童纳入其社群成员”的认知。这让博物馆员工意识到,艺术能够持续激发动态的互动参与,因此可以优化婴幼儿的体验与发展,这成为博物馆社群不可或缺且具增益性的特点。自2022年“艺术爬行”项目启动,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的员工开始拥抱这一变化。例如,其访客体验经理安迪·库申(Andy Cushen)表示:“我们深入思考了如何与孩子们相处,比以往更频繁地提问,更认真地倾听他们对艺术的观察。孩子们证明——欣赏克利福特·斯蒂尔的作品,根本无需艺术背景或抽象表现主义史的知识。”

随着对“艺术爬行”项目的理解加深,与坚持参与博物馆体验的社区成员建立更紧密联系,员工的观念持续转变、适应。我们将此视为持续进程而非终极目标,使共同学习成为推进该项目的核心。

这种对持续学习的追求,促使我们与评估机构Trainer Evaluation共同研究成人参与者的视角。共有五位照料者参与了第一年的纵向研究。他们多次接受Trainer Evaluation的访谈,分享他们在“艺术爬行”的经历及其对亲子互动和亲子关系的影响。我们在反馈中听到了非常广泛的情绪和不同的体验。例如,部分照料者因首次带婴幼儿参与这种公共活动感到焦虑。为此,我们制作“行前指南”视频,说明项目开始前和项目中会发生的事情,视频通过官网与项目提醒邮件推送。

最突出的反馈是,“艺术爬行”为参与者带来了快乐,激发了在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的归属感。一位参与者坦言:“总体而言,它让我觉得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属于所有人……之前去过的一些场所让我觉得‘我太吵’‘孩子太闹’‘展品太脆弱’。即便我还是有点担心艺术品的安全,但这个项目的存在让我更安心带家人前来。”

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持续致力于深化儿童早期艺术体验。我们重视与同行共学,不断引入新视角来挑战、深化对自身项目及教育方法的理解。

04“艺术爬行”的未来

进入第三年,“艺术爬行”开始越过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的物理边界。在2023年美国博物馆联盟丹佛年会上展示后,蒙哥马利美术博物馆(Montgomery Museum of Fine Arts)学习与项目主管艾米丽·托马斯(Emily Thomas)联系我们,计划在艺术桥梁基金会(Art Bridges Foundation)资助下请求授权引入此项目。资助将覆盖培训成本,确保未来两年“艺术爬行”免费向公众开放。托马斯提到:“疫情前,蒙哥马利美术博物馆曾推行过‘宝贝与我’月度婴幼儿项目,社区强烈要求为照料者与成长中的小学习者重启此类活动。”此次授权合作(对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员工而言是一项全新尝试)催生了《“艺术爬行”手册》、专业发展系列课程与营销工具包,最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由既推动项目实施又学习项目的多家博物馆及参与项目的家庭共同组成的新社群。若有兴趣从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获取项目授权,将“艺术爬行”的乐趣带回您的博物馆,请访问clyffordstillmuseum.org/artcrawl或致邮learning@clyffordstillmuseum.org了解更多信息。


婴幼儿在“艺术爬行”扩展合作伙伴博尔德旅程学校(Boulder Journey School)与投影互动。
图片来源:博尔德旅程学校

除向其他州扩展外,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在收到多家社群合作伙伴对婴幼儿项目需求日益增长的反馈后,已开始在丹佛市周边更多社区场所推行“艺术爬行”。2023年秋季,我们因此获得了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的三年期资助。丹佛公共图书馆(Denver Public Libraries)与天主教慈善机构马里波萨(Catholic Charities Mariposa)成为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在此资助项目中的坚定合作伙伴,不仅提供当地文化背景支持,还深度参与项目开发。我们正在设计专为社区场所定制的移动版“艺术爬行”项目。合作伙伴凭借对其服务社区的深厚洞察力,对如何将婴幼儿项目推广至全市多个地方提出了关键建议,成为此次扩展的核心支撑。



婴幼儿在“艺术爬行”扩展合作伙伴科罗拉多希望之家(Hope House Colorado)探索光影桌。
图片来源:克利福特·斯蒂尔博物馆员工

最后,基于我们对历史背景、社区需求,以及博物馆领域与个中机构使命中包容性要求的理解,我们发问:博物馆应如何以有意义且可持续的方式,切实推动婴幼儿服务的发展?

(刘卓凡 译自Museumnext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