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美国发布“新媒体与博物馆观众参与”调查报告
基于对美国1224个在2006—2011年间享受美国艺术基金会补助的艺术机构的在线调查,Pew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媒体与博物馆观众参与”的报告。报告指出,网络与社交媒体现已渗透到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运作的方方面面(策展、展览、教育、慈善、活动等),成为美国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部分机构用其进行在线活动与展览宣传、售票、筹资、观众留言与互动等,并表示新媒体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及对博物馆和藏品的理解深度。
网络与数字技术在为传统艺术世界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改变了观众对博物馆的期待,“迫使”艺术家、专家等以往的幕后人士走向台前,有些博物馆甚至因其调整了机构使命和财政规划。甚至连“艺术”的概念也因新媒体发生了变化——77%的机构同意“艺术的概念主要因为数码技术的出现得到了延伸”的论述。
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 数字技术对博物馆宣传推广等具重要作用:
数字技术对博物馆宣传推广工作具重要影响力:
• 81%的机构认为网络和数字技术对藏品的宣传“非常重要”;
• 78%的机构认为数字技术对提高观众参与“非常重要”;
• 50%的机构“强烈同意”“网络通过提供观众分享自己作品的平台而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的说法;
• 65%的机构认为数字技术对筹资“非常重要”;
• 大部分机构同意网络对提高机构效率(63%)及参与藏品宣传活动(55%)“非常重要”;
• 绝大多数机构都强烈或某种程度上同意“科技和社交媒体让博物馆参观体验更具参与性(92%),并且让观众构成更加多元化(83%)”的论述。
• 33%的机构认为数字技术对向公众提供艺术教育“非常重要”;
• 28%的机构认为数字技术对提高艺术创造力和协作精神“非常重要”;
• 27%的机构认为数字技术对提高藏品编录和管理“非常重要”。
同时,74%的机构认为科技的发展助长了公众对“所有数字信息都应免费”的期待。受访机构对这些技术是否会分散观众对现场活动的注意力,给观众带来负面影响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却一致反对开辟艺术参与与评论新途径会“稀释”藏品价值的说法。
二. 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等机构
如今,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应用不同的网络和移动技术工具推广展览和活动、为观众量身打造体验、售票、销售纪念品等,以此提升机构知名度、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公众需求,进而更好地完成机构使命。但技术的应用也会产生相关的费用,尽管有些网络工具可免费使用,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向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有些情况下还需根据特别目的和观众偏好选用付费工具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机构已势不可挡地驶入数字技术领域。
• 99%的受访机构有自己的网站;
• 97%的机构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 Flickr或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有主页。69%的机构有员工在这些平台以机构成员的身份建立个人网页。45%建立主页的机构每日更新,其中包括25%的机构一天之内更新数次;
• 94%的机构将其机构或工作照片上传至网络;
• 86%的机构接受在线捐赠;
• 72%的机构可在线订票;
• 50%的机构开设有博客;
• 47%的机构有在线商店;
• 34%的机构将其信息制作成RSS(简易信息聚合)模式方便公众搜索;
• 31%的机构在Groupon或 Living Social(团购等打折网)上提供打折优惠;
• 27%的机构开设有播客;
• 22%的机构提供在线教育、讲解服务或召开在线研讨会。
三. 社交媒体为观众参与艺术提供了新模式
社交媒体的价值已得到了艺术机构的普遍认可。58%的受访机构认为“社交媒体值得机构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说法“非常正确”,33%认为“部分正确”。另有一些机构“强烈认可”社交媒体在帮助机构建立新观众群的价值,同时,他们认为社交媒体有助于观众与机构建立情感联系。
• 90%的机构允许公众在Email、Facebook、Twitter中分享机构信息;
• 82%的机构在活动举办之前、之中、之后通过社交媒体吸引观众参与;
• 77%的机构将社交网络视做作机构的“晴雨表”,用于观察公众和赞助人对机构的看法;
• 65%的机构通过社交网络在线调查、投票或直接交流来获取观众或赞助人信息;
• 52%的机构用社交媒体来筹集意见,如活动编排、会议召开时间等;
• 35%的机构用Yelp、Google Latitude、Foursquareden等定位技术与观众互动;
• 28%的机构在社交网站上设有讨论组,进行连贯性对话。
调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社交媒体的影响。主要正面影响包括:
• 增加活动参与人数;
• 提高门票销售数量;
• 提高机构知名度;
• 有助于机构筹资。
另有博物馆提到了社交媒体对工作其他方面的影响,包括:
• 社交媒体有助于机构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为吸引观众参与其工作开辟了道路;
• 社交媒体有助于机构与同行、赞助人和及观众进行交流;
• 社交媒体为观众彼此交流搭建平台,并有助于信息广泛传播。
也有个别机构提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如维持运行这些平台费时费力,更主要的是,公众可以利用Facebook、Twitter、Yelp之类的平台自由地发表对机构某展览的反对意见,或是抱怨观众服务不够完善等,而机构无法掌控来自公众的批评。但大部分机构都表示愿意利用这些平台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将负面意见转化成学习、提高服务及与观众互动的机会。
四. 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占据一席之地
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联通性已得到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认同。
• 24%的机构表示他们已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程序向观众提供信息;
• 17%的机构应用此类程序协调本机构工作;
• 15%的机构应用此类程序售票或提供观众服务;
• 5%的机构应用此类程序进行员工培训。
五. 新技术提高了藏品的可及性
展览与活动是很多艺术机构的基本职能。调查机构中,94%表示他们举办有现场展览或活动,29%表示他们也举办在线活动和虚拟展览。
当问及近几年机构是否提高在线活动和展览的数量时,86%的受访机构给予了肯定答复。其中,
• 81%的机构近期就上传了活动或藏品展览视频;
• 15%的机构开设有虚拟展览。
六. 新挑战:经费获取与员工能力
当问及所在博物馆在引进这些数字技术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时,大部分提到了经费、人员配备、员工能力、人力和时间资源等问题。
开明、鼓励创新、有创见的领导和勇于尝试、智慧、有创造力的员工是博物馆的最大幸事。我们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上需非常谨慎,一定要秉持“技术为机构使命服务”的原则。如果无法获取增加新员工的资源,数字项目一般会由现有的工作人员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不断地接纳新思想,顺应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尽管近半数(49%)的机构已经获取资金来开发网站、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等,但依然有很多机构坦言通过传统途径很难获取或维持资金支持。很多情况下,当机构获取数量少且程序繁杂的经费时(通常在申请后6—12个月),原先的理念和市场需求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七. 主要担忧和前景
关于新技术的潜在负面影响,博物馆等机构最大的担忧是缺乏有效利用社交媒体的人力资源(74%的机构认为如此)。
除此之外,其他比例较高的担忧还包括:
• 40%的机构同意“数字技术分散了观众对现场活动的注意力”的说法;
• 22%的机构同意“数字技术降低了观众实地参与活动的数量”的说法;
• 37%的机构“强烈赞同”(另有34%的机构“部分赞同”)“手机响铃、观众发短信等数字技术相关行为对现场活动造成干扰”的说法。
另外,随着各种工具和应用程序层出不穷,观众对内容和即时分享的需求越来越高……博物馆担心观众对机构的期待也会不断提高。
观众已经从原先的“进行参观活动”转变为“领略参观体验”,他们希望从购票、出行、停车、服务、展览质量、离开等全程都有全新的感受,并且在未来十年内,这种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总体而言,数字技术对提高博物馆可及性、促进与观众和赞助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大有裨益。“尽管博物馆会面临人力、财力等多方面问题,博物馆仍需继续在工作中引进和应用最合适的数字技术,因为数字技术将会是这个行业未来30年的主要变化因素。”一位受访者如是说。
(李慧君 译自艺术信息、Pew研究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