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秦孝仪先生不幸溘然辞世 “笔力诗心”湖南之行竟成绝唱

news_publish_date: 
2007-01-09 09:22
news_author: 
计算机信息中心/ 文
Body: 

秦孝仪先生在湖南

  
  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1月5日下午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86周岁。

  秦孝仪先生,字心波,祖籍湖南衡山,生于1921年。早年毕业于上海法学院法律系,曾担任蒋介石侍从秘书长达25年之久,历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台湾历史学会理事长、广达文教基金会名誉董事长等职务。

  秦孝仪先生在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日以维护华夏民族历史源流统绪,推廓7000年文化大系为已任”,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他多次表示:两岸故宫的文物都是中国的瑰宝,台北故宫的文物终究要回到北京故宫,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看着故宫文物回家。在他的努力下,两岸文博界的大规模交流一波接一波。台北故宫1997年的“三星堆传奇——华夏古文明探索”特展,1999年以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广东省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组成的“汉代文物大展”等,成为当年台湾文化生活中引人注目的大事。

  秦孝仪先生对家乡湖南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近20年来,仅湖南省博物馆去台湾举办各种文物展览,以及各种学术交流,就有十来次。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秦孝仪先生,每次见到家乡来人都非常高兴。常言道:“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秦先生总是盛情款待我们,席间宾主欢声笑语,快乐非常。我们说,热诚希望秦院长回家乡看看。然而他却因当时的环境,公务在身,不能允许他返乡:“来客往往问予归期,实未有归期也……”。

  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饱尝离乡思乡之苦的秦孝仪先生,终于在阔别故乡68年后的2005年,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2005年10月20日—11月25日期间,“笔力诗心——秦孝仪诗文书法文房展”在湖南省博物馆隆重展出。秦先生把个人《诗文书法文房》的大陆首次展出放在湖南,足见他对家乡的一片乡梓情深。秦孝仪先生以书法见称于世,尤其好作篆籀古文,其溯源于先秦古籀,取法于方整汉隶,博古创新,自创风格独具的“秦体”。秦先生之诗,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均极优美,佳句瑶章,俯拾皆是。诗有清风,透人心扉,可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次展览展出的诗文、书法和文房珍品计195件组,主题涉及书法作品及文房收藏。中国传统文人所极力追求的“诗、书、画、印”四绝,尽在其中。不仅如此,秦孝仪先生这次回湘展出的书法作品还处处显示出国学的传统风范与作者爱国爱乡、痴迷中华文化的情感轨迹。

  “回故乡的感觉特别亲切。”在展览开幕式上,84岁高龄的秦孝仪先生满怀深情地说,“虽然个人读书、为学、任事,都行役于三湘之外,以至于行役于海峡对岸,但个人的区区根器,还是或多或少得之于‘岳峻湘清’的灵淑之气”。20岁离开家乡湖南,曾经风华正茂的少年,至今84岁才返乡,如今已是满头银丝的老人,容颜虽改,但乡音不变。他用乡音满怀深情诵读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深情感慨自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他还表示,大陆人口多、人才多,文化昌盛,两岸应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中华几千年文化历史。
 


秦孝仪先生在展览开幕式酒会上讲话


秦孝仪先生在湖南省博物馆参观

  展览免费开放的35天时间当中,我们共接待观众17000多人。观众反应热烈,社会各界好评如潮。有关单位曾力邀 “笔力诗心——秦孝仪诗文书法文房展”在国内其他城市展出,然而现在秦孝仪先生不幸辞世,该展的湖南之行也成为了秦先生亲自出席的最后一展。

  秦孝仪先生还喜好收藏,是骨器、玉器的鉴赏专家。2000年卸任之际,他将自己毕生收集的牙、骨、竹、木雕刻296件,以及明清善本旧籍42种、2230册悉数捐赠给了台北故宫。他笑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馆长都应该像我这样——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去。”

  秦孝仪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中国文博界的巨大损失。湖南省博物馆与秦孝仪先生交往多年,追思其人其事,音容宛在,风范长存。他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让我们为之动容;他对晚辈、对后学、对乡梓的奖掖关爱之情,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谨以此文怀念秦孝仪先生并向秦老家人寄去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