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藏湘西苗族银饰赴杭州展出
news_publish_date:
2013-01-07 16:29
Body:
由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似雪银花——湘西苗族银饰展”于2012年12月30日在杭州工艺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共计展出我馆珍藏的77套(件)清代、民国至现代的精美银饰及苗家刺绣服饰,让杭州市民能够近距离地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苗族在秦汉时期聚居在“五溪”地区,即现在的湘西、黔东等地。后来一部分继续向西迁徒,到明清时期基本形成现在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所以说,湘西是苗族的根。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苗族也不例外。在《乾隆志风俗篇》、清道光《续修凤凰厅志》中还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当地苗族用银饰作为装饰品,不分男女,皆为盛行。后因战争频繁,银饰才在男子身上逐渐消失,成为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故有苗族民谚流传至今,“无银无花,不成姑娘。”
与这些珍贵苗族器物一起前往杭州的,还有我馆民族民俗文物部副研究员余斌霞,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银器在苗族文化中,可谓举足轻重。苗族姑娘一般会根据两种场合佩戴银饰,一是日常生活,二就是节庆活动,隆重的场合下,一位苗族姑娘身上的银饰加起来能重达30斤。”
除了银器外,还有精美的苗族刺绣服饰会与杭州市民见面,这些服饰最早是从清朝传下来,无论蝴蝶花纹,还是独特的剪裁,都透着鲜明的苗家风情。
展览将持续三个月,至2013年3月31日结束,展出地点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临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