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代表团赴日考察、交流
受日本滋贺县立琵琶湖博物馆篠原徹馆长的邀请和我馆陈建明馆长的委派,2014年4月7日至4月13日,我馆陈列组兼文物征鉴办主任、工艺类文物业务主管袁建平,马王堆汉墓文物业务主管喻燕姣,青铜类文物副业务主管傅聚良,改制组负责人唐微及信息中心副研究馆员李易志一行5人组团赴日考察交流。
4月7日代表团一行参观考察了大阪历史博物馆。该馆位于大阪城西侧。展厅通过文物陈列、实物模型及多媒体展示,再现了大阪从古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观众由此可了解大阪这座古城1400年走过的风雨路程。
4月8日到奈良国立博物馆参观、考察。该馆主要展出佛教艺术品。除了收集、保管以及研究等博物馆基本工作之外,博物馆还承接演讲、出版会等相关工作。其主体结构分为本馆(主展览馆)、本馆附属馆、东新馆、西新馆以及地下回廊。其中本馆是根据宫廷建筑师片山东熊于1894年(明治27年)设计的日本国家迎宾馆赤坂离宫为蓝本建造的,整栋建筑物充满着明治时期西洋化的建筑风格,也因此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
4月9日造访京都国立博物馆。该馆位于京都府,珍藏着流传至今的与千年古都——京都共呼吸的国宝,是世界公认的“宝物殿”。主馆为日本明治中叶建造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博物馆。
4月10日前往琵琶湖博物馆考察、交流。该馆副馆长高橋啟一博士、研究部首席研究员用田政晴博士、上席总括研究员藤冈康弘博士、社会学研究室杨平博士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双方就有关业务问题进行了交流。日方介绍了该馆的基本情况,二位研究员亲自为代表们讲解了该馆的基本陈列、该馆特别展览的策划和向公众提供图书资料、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等情况;双方还就今年7月将在该馆举办的“琵琶湖•洞庭湖•太湖”特别展览中有关两馆合作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洽谈。之后,日方三位研究人员专程陪同代表团参观了该地参考“潇湘八景”等中国古典景观命名的“近江八景”之一:“石山秋月”所在地——石山寺。
4月11日代表团参观、考察了九州国立博物馆。该馆是继东京、京都、奈良之后的日本第四大国立博物馆,其陈列主题为“从亚洲历史的观点看日本文化的形成”。主要展示日本自古以来频繁与亚洲各地交流的当地出土文物,见证了旧石器时代至近代末期的日本文化的形成。该常设展没有像一般博物馆那样设置路径指示牌,因此观众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时代和区域自由参观。另外,一楼还设有免费的体验设施,在那里可直接触摸及玩赏亚洲各国的民族服饰和传统乐器,更直观地感受各国的历史文化。
考察团最后一站是东京国立博物馆。该馆位于著名的上野公园附近,馆藏珍品10余万件,是日本最大的国立博物馆。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陈列面积1.4万余平方米,4个展馆内的常设展不仅涵盖了日本2000余年历史中孕育的深厚文化,同时还记录了亚洲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历史。
几点体会
博物馆被普遍视为教育人们“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工具,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上述日本几家博物馆已跨越了原始的社会职能,不再单纯扮演补给文化养分的角色,而是创造出一种以人为本的休闲文化复合体。
1、环境、建筑、陈展相得益彰
日本大部分博物馆本身就是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在场馆建设中又将建筑有机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且建筑和陈列展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如奈良国立博物馆座落在奈良公园内,公园占地极广,园内有兴福寺、东大寺、春日大社等雄壮的大寺院。据悉奈良至今保存的舞乐,是我国唐代传入日本的,每逢佳节演员穿上华丽服装,戴上假面具,在大鼓、龙笛、笙等合奏中舞蹈,舞是升平之舞,乐是雅乐。这种舞乐在我国早已失传,但在日本却依然保留着。
2、陈列展览颇具特色
日本博物馆陈列展览主题鲜明,风格独具,既有编年,又有专题,或二者结合,框架清晰,精品纷呈;艺术设计紧扣主题,展线流畅,空间布局疏朗,用色淡雅;辅助展品制作精细,如一些菜肴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新媒体技术运用恰当,互动环节寓教于乐。参观这样的展览让观众赏心悦目。
3、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功能
除展览外,博物馆还十分重视其他服务功能。如东京国立博物馆1984年新建了建筑面积6434平方米的资料馆,设综合索引室、综合阅览室、研究室、讨论室、摄影室、书库,为馆内外观众、读者服务。奈良国立博物馆1980年新建了佛教美术资料研究中心,负责分管佛教艺术相关资料的创作、收集、整理以及保存。每周三、周五还会向公众定期开放。
4、成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上述博物馆便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身处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多少知识不是关键,享受与城市商业气息迥异的静谧雅致,可从容地与历史和文化对话,轻松地成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此行代表团参观、考察了日本的几大博物馆和大阪城、石山寺、清水寺、金阁寺等名胜古迹,了解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和日本对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感悟了日本文明的独到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此次考察的体验中可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借鉴其陈展经验,做好我馆新馆陈列的策划设计,以不断满足省内外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为文化强省的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