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改造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重新开放
12月14日,馆长朱利安•西格斯(Julian Siggers)在周四的媒体发布会上,公开透露改造后的宾大博物馆新貌,这次改造整体上针对10000平方英尺的公共区域,改造后狮身人面像移到了主入口处,设计了全新的非洲、墨西哥和中美洲馆,还翻新了哈里森礼堂。
经过对长达一年的重新设计和装潢,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狮身人面像移到了主入口的正前方,同时参观者也将见到两大新场馆和翻新后的礼堂。
馆长朱利安•西格斯表示,“这确实是博物馆的精彩时刻。”
西格斯在周四带领媒体参观时,说道,“我们博物馆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类的故事和成就、独创精神、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胜利。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收藏之一,它正以全新的、扣人心弦的方式诉说我们所共享的人类故事。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共鸣。”
除了主入口和狮身人面像场馆的改造,非洲、墨西哥和中美洲馆经过大规模翻新后,在原有的展品中,加入上百件未曾展出的新展品。加上去年面世的中东馆和“美国原住民之声”场馆,基本已经完成主要楼层的展览区域改造。
博物馆方面表示,此次改造中,共有10000平方英尺(约929m²)的区域实现翻新,总耗费资金3350万美元。
西格斯说道:“公众进入宾大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到远古世界的文化,还能感受到这些文化与博物馆融为一体,这是宾大博物馆的成立初衷和目标。”
哈里森剧院自1899年开放以来,第一次在所有区域安装空调。由于新增了洗手间和电梯,参观者在主要楼层体验更加便利。西格斯还表示,“同时,这次翻新是从根本上改变参观者的体验感,现在几乎无法识别它改造前的样子。”
这个场馆旨在达到“最高国际水准并满足多数观众需求”,这些观众不仅包括宾大学生和教职工,还有民众,特别是处于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我们始终是一所以教育研究为核心的博物馆,‘翻新’只是为了通过多种方式向更多民众开放。”西格斯还补充道,“展馆如何向参观者叙述,这有诸多层面。它们还具有高度互动性,符合人们现在真正期待的学习方式”。
参观者一踏入博物馆大门,就能洞察过去,了解它如何影响现在并引领更好的未来
11月16日,主入口处的歌舞表演为周末开幕庆祝盛典拉开帷幕,数不胜数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庆祝这个新馆公之于世。随后,周六上午10时,官方开幕式举行,玛雅和约鲁巴人精神领袖为新场馆祈福,标志着博物馆改造后正式揭幕。
11月9日,周六,在宾大博物馆举行的晚礼服舞会上,宾大校长艾米•古特曼作欢迎来宾的致辞。
周三(11月14日)晚上的宴会中,宾大的学生已经提前了解到新馆面貌。上周末(11月9日),宾大校长艾米•古特曼(Amy Gutmann)在正式庆祝舞会上发表讲话,称新馆“变得更加简洁、明亮和开放”。
古特曼对聚集在狮身人面像场馆的上百名宾客说道,“改造后的宾大博物馆是我们的学生、社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瑰宝。参观者一踏进入博物馆大门,就能洞察过去,了解它如何影响现在,并引领更好的未来。”
几周前,在支撑狮身人面像的一处钢制托架上,她和许多人一起,在钢架完成装配之前,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后人。她表示,“狮身人面像至少有100年不会再挪动了。这些名字将给我们的后人制造一个惊喜。”
主入口:熟悉的面孔送上豪华迎门礼
主入口处的桌子后面,整个场馆的位置升高,正中央的聚光灯下,观众邂逅的第一个文物就是3000岁的古埃及统治者,拉美西斯二世法老(Pharaoh Ramses II)红色花岗岩雕像。这座西半球最大的狮身人面像重达12.5吨,也是在埃及以外地区的第四大狮身人面像,从1926年开始就在埃及馆安放,今年6月重新安置在这里。自2018年6月以来,它一直没有公开展出。
馆长朱利安•西格斯对媒体说,博物馆收藏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收藏品之一”。
西格斯说:“这是美国最重要的藏品之一,所以应该把它放在正前方。我们很高兴这将成为您进入博物馆的初体验。”
狮身人面像后面是一个长长的玻璃橱窗,里面排列着10件展品,分别代表博物馆10个部分,其中包括非洲的木制面具、埃及的蓝绿色卡诺皮克罐(canopic jar)、一个地中海的陶瓷酒壶和南美洲的美洲虎形状的石像容器。
与狮身人面像展馆紧密相连的是一个圆柱体场馆,里面陈列着一些精选的文物,定期更换。第一个展出的是两双破旧不堪的莫卡辛软皮鞋(原为美洲土著所穿),非常稀有,其中一双为150年前手工制作,并用豪猪羽毛作装饰。场馆负责人大约每六个月更换一次展品。
非洲馆彰显非洲艺术和文化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宾大博物馆非洲核心馆藏约有2万件,是世界上非洲藏品最多的几家博物馆之一。新非洲馆占地4000平方英尺(约371.6m²),展出了大约300件展品,这些展品从博物馆的非洲核心馆藏中挑选出来,其中一半以上从未展出过。
博物馆过去五年来,调查游客的意见,收集他们想看的内容,整理成资料,对此次整修起到了指导作用。西格斯说,非洲馆是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团体最需要参观的地方,它对宾大师生以及整个费城都至关重要。
西格斯表示,“这是一次非洲艺术文化的庆典,彰显了它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的独特地位。”
该场馆的首席典藏研究员图库福•祖贝里(Tukufu Zuberi),已经在宾大博物馆工作了三十年,身为一名非洲研究、种族关系和社会学教授,他一直怀揣着梦想,要重新构思和设计非洲馆。
他还补充道,“我们重新设计非洲馆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不仅和现在的非洲联系,还要与过去对话,挑战现有的非洲观念。我们想要使人们在这里观看非洲时,获得耳目一新的‘去殖民化’感受。”
在过去的两年里,在一个教授团队的帮助下,他们评估这些藏品,并对场馆进行概念化设计。他说,这次展览的目的是展示藏品的广度,展示来自非洲大陆各地的作品,包括他们的文化背景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他说:“我们需要在每一件作品中看到:设计师、制造者、使用者和地点。”
非洲馆的主入口处,拱形门廊勾勒出宫殿轮廓,巴西艺术家乔基•多斯安霍斯(Jorge dos Anjos)设计的鲜蓝色墙壁和天花板,都覆盖上黑色钢制几何图形。他还制作了一个“Exú”的几何型钢铁雕塑,“Exú”据说是各个世界之间的守门神。这个雕塑放置在墙边,和一尊铁制保护神塑像交相辉映,这尊铁像100年前由一位刚果共和国的未知艺术家设计。这是当代非洲艺术家和移民非裔艺术家打造的三处特展作品之一,精心的布置是为了与其他展品有机联系起来。
互动触摸屏展示了整个展览的概况,展览名为“从制作者到博物馆”。展览各部分有不同的主题,包括灵性、王国、设计、象牙、货币和交换,以及战斗工具和乐器。展品上有它们的非洲名字和英文描述,许多还附有叙述性文字,也可以通过触摸屏了解它们的故事。
德沃恩•拉蒂默(Dwaune Latimer,左)是非洲收藏品的保管员,文物修复员朱莉•劳森(Julie Lawson)准备金属制品以供展示。
祖贝里说:“我们想表达的是,这种物质文化的呈现既是对收藏者的陈述,也是对物品的陈述。我们关注的是制造者,创造这些东西的人,还包括宾大,为什么现在这些东西在这里,为什么我们决定把某些特定的展品放在展览中。”
非洲收藏的大多数展品都是在殖民和奴隶制时期创作并带出非洲的。新展批判性地审视了获取这些作品的相关问题,其中许多处描述也解释了它们被买卖的过程。
祖贝里列举了一个实例,指向展览中数十件来自贝宁皇宫(the Benin Royal Palace)的圣物,这些圣物是1897年英国士兵入侵西非国家时缴获的。一位英国陆军医生的兄弟向宾大博物馆提供了这些展品,他的亲笔信和一个雕刻精美的象牙护身符与这些来自皇宫神殿的物品一起展出。
祖贝里表明,“我们想要讨论、证明并讲述这个物品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这里来,这与展品本身展示的创造力一样重要。”
墨西哥与中美洲馆连接古老的过去与充满活力的今天
墨西哥与中美洲馆展示了该地区3000多年来的伟大文明,包括奥尔墨克、特奥提瓦坎、萨波特克、韦拉克鲁斯、华斯达克、阿兹特克和玛雅。该展览展示了复杂的文字演变、精密的日历变迁、甚至球类运动的发展,以及令人惊叹的珠宝、雕塑、陶瓷和纺织品。
西格斯说道:“你们将看到中美洲地区所独有的物品,这在其他地方很难见到。”
墨西哥与中美洲馆约有200件展品,展品年代横跨3000多年的历史。
这个场馆打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黑色背景墙,上面的陶瓷石头工艺品、明亮的黄金首饰格外醒目。这个场馆占地2000平方英尺(约185.8m²),有大约200件展品,其中一半以上是首次展出。最早的展品,是公元前1800年埋葬在当今墨西哥城的塑像,最近的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玛雅纺织品。1949年,原场馆受委托并最终在1954年完成重大更新。
博物馆展品中,美洲的展品数量最大,超过30万件。
博物馆首席研究员兼馆藏管理员、人类学系兼职教师西蒙•马丁说:“我们不仅展示了博物馆历史上最珍贵的东西,同时也从我们的储藏室里又找出了一些藏品。透过我们所拥有的关于统治、权力和宗教的展品,参观者可以看到非常连贯的故事。”
公众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古代世界的文化,还能切身融入到这种文化当中去。
中东和非洲馆的展品大多数起源于100年前,经过挖掘和购买的渠道收集到宾大博物馆,墨西哥和中美洲馆与此不同,这里的展品多数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西格斯说道:“在那个时代,我们不会从外面带回任何东西。”
这个展览还出现了一些宾大博物馆没有的收藏品,是从其他地方借调过来,用于代表主要文明。博物馆的新成员是36件来自于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的藏品,代表哥伦布时代之前的文化,他们将在宾大博物馆常驻。其中一些起源于阿兹特克帝国中心圣地,包括纪念碑石雕在内的藏品,用于代表阿兹特克文化(1350~1519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马丁说道:“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藏品讲述更多的故事,我们想更好地给人们呈现那一地区的视野。”
马丁最喜欢的租借物品之一是一件“非凡且极其罕见”的女水神雕塑,年代为公元100年,来自特奥蒂瓦坎文明,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件雕塑之一。这尊象征丰饶富足的神灵雕塑上仍有清晰可见的红绿颜料痕迹。
墨西哥与中美洲藏品的副主任兼保管员西蒙•马丁(中),修复员苔莎•德阿拉肯(左)和支架制造者布莱恩•齐默尔(右)研究准备用于展览的陶瓷件。
马丁说,博物馆的大部分永久收藏品与玛雅文化有关。明星展品是一座9英尺高的石灰岩纪念碑,名为“Piedras Negras Stela 14”,来自公元758年,上面刻画着一个端坐的国王,戴着精致的头饰,他的母亲在通往他的阶梯底端。20世纪50年代,宾大博物馆的一位考古学家第一个意识到玛雅纪念碑及其铭文具有历史研究价值。14号石碑在这一发现中起到重要作用。
这是展览中的几个玛雅石碑之一。在伯利兹的5号石碑上,开发了一个新功能,游客可以按下按钮照亮褪色的碑文,明亮的白光叠加在石头上,可以显示出众多的细节。
场馆中的另一个大型展品是一座埋在地下的寺庙正面的复制品,宾大博物馆的发掘人员于1992年在洪古拉斯发现。通过激光扫描,由电脑控制的钻机制造,并按原规格上漆。马丁说:“非常壮观,这是考古学的未来,考古学不是把东西带回来,而是将它们通过数字化共享。原寺庙至今仍在地下60英尺(约18.3m)处。”
起源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1年,墨西哥奥尔梅克文化中的玉米神雕像,是从费城美术馆借来的36件藏品之一
玛雅文化也以象形文字书写而闻名,展览中的其他三座石碑也展示了这一特色。参观者可以在触摸屏中心了解更多相关介绍,并创建他们数字版象形文字签名。
马丁说:“我们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展示古代玛雅和今天的玛雅,坚持文化的延续传承。”此时,他正和博物馆的副馆长和美洲收藏品管理员露西•福勒 威廉姆斯一起(Lucy Fowler Williams),介绍纺织品和其他现代展览。
这个场馆安装了一处全新的声音长椅,参观者在这里可以听到一些仍在某些地区使用的古代语言。也有一些影片在播放当代舞蹈和编织,并解释其中蕴含的文化延续与传承,意义非凡。
马丁说道:“我们探讨的是许多现代北美洲的遗产,这是文化与过去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西班牙语文化。”
哈里森剧院近百年来首次修缮
原来的楼梯位置已经重新开放,从正门一直通向哈里森剧院。作为校园内最大的公共场所之一,圆形空间已经全部翻新,美国最大的无支撑砖石穹顶完成整修,铺设了新的地板,剧院里的一切都焕然一新。
哈里森剧院完成重新装修,从独具特色的穹顶天花板到614个改头换面的座椅,还铺设了崭新的地板。
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614个座位,拆除、修复后返回这里,变成华丽的宝石绿天鹅绒座椅。重新展现装饰派艺术的建筑风格,装饰精致圆顶的绿色瓷砖重新露出面目,多年前烟熏的残留物被清除。自1915年大剧院开馆以来,这是第一次全面翻新,修缮了年代久远的大灯,并新增辅助灯光,舞台也重新打造。
西格斯说:“这是校园里的一大瑰宝,是博物馆和宾夕法尼亚州社区的一个‘宏伟的展示空间’”。博物馆的大型系列讲座将在礼堂举行,第一场是《庞贝城的毁灭及其后果》,于12月4日举办。
下一步计划
今后,新馆的参观人数有望增加。过去几年的年参观人数约为18万人,平均每月1.5万人,博物馆预计在接下来的三到六个月内,参观人数将增加60%,之后每年增加23.4万人,平均每月增加2万人,增幅约为30%。
随着建筑改造的继续,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改造完成后,将翻修约4.4万平方英尺的空间,其中包括75%以上的公共场馆。这座建于1887年的博物馆收藏了100多万件文物。
现在正在建设的是古埃及和努比亚展馆,该展馆将展出3000多件展品。博物馆收藏的埃及文物数量全美第一,约有5万件,其中大部分是宾夕法尼亚州考古学家在19世纪末的探险中发现的。
非洲画廊中,来自埃及的几件展品位于入口处,其中包括一位法老的头像。
埃及馆将重心放在了“死后的世界”,主要是展示木乃伊和其他来自墓葬文物。计划还包括要重建一座法老王宫,内有23英尺高的大柱子。预计于2023年开馆,项目尚待资金支持。在那之前,三楼将举办临时展览“古埃及:从发现到展示”,有超过200件文物参展。
“真是激动人心。我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福祉之一就是来参与这个项目,它将对我们所做的一切产生巨大的变革,”西格斯在谈到这座建筑的重建工作时说。
西格斯说:“目睹这些场馆的发展真是受益良多,因为这些都是大师级作品,帮助人们吸收这些极其复杂的想法,让它们变得非常容易理解。通过展览,人们可以真正地理解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工作,同时理解我们所呈现的古代文化。”
(王文雅 译自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