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技术的力量:远程监控机器人带残障人士参观博物馆
亨利•埃文斯通过Beam设备参观旧金山迪杨博物馆(de Young Museum),该馆人力资源和管理部主管查理•卡斯蒂罗亲自为他讲解。
亨利•埃文斯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博物馆爱好者,但身患重病,四肢瘫痪,不能说话。在过去的一年,他非常幸运,能够通过远程监控机器人Beam,远程参观位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旧金山的德扬博物馆、山景城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等等,并且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Beam设备原本是针对企业家用户所制造的,用于代替他们的商务旅行。该设备是一个光滑的白色机器,上端是1个平板电脑大小的显示屏,能够显示用户的面孔,显示屏由2根细长支架支撑,机器的底端是1个装有轮子的底盘。
如今,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和迪杨博物馆正在考虑在馆内配备几台Beam设备,专门用于远程监控项目,并希望今年年底对公众开放。埃文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在未来的5年内,我希望借助该技术参观全球各地的博物馆。10年内,这种技术将被广泛应用。这将是下一个‘文化的民主化’进程。”如果埃文斯的愿景能够实现,那么它将彻底改变残障人士的生活。
据专家人士分析,将来有可能会规定,要求一座大型都市博物馆配备一批远程监控机器人,而对于那些位于小镇上的小型地方历史博物馆而言,则可能不会明文规定。
但是,也有人士担心远程监控机器人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如果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会不会导致很多企业或机构不再给残障人士提供传统的方便设施?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贝蒂•西格尔指出,如果过度强调远程参观,那么有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文化机构中的参观体验。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将完全取代旧技术。埃文斯指出:“电视机取代收音机了吗?还是电视机给我们提供更多选择,从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呢?”
最后,对于未来任何技术的遐想,都还只能是遐想;但就远程监控机器人而言,博物馆可以说是它们最佳的应用试验场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兼职教授和国际残障人士人权倡导者维克多•皮内达指出,博物馆就是要以尽可能多的方式,接触和吸引到最多的观众,并与之互动。博物馆的教育使命使其将新技术视为是对其他原有技术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品。在博物馆这种环境中,“我们不再局限于正常人/残疾人这种对立分类,不再局限于可及性与不可及性两者的对立,博物馆是一个流动性的空间,能够让观众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参观,”皮内达说道,“我觉得博物馆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这个空间允许我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过去,并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
(陈双双 译自Slate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