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我馆召开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岳州窑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

news_publish_date: 
2018-09-30 14:22
news_author: 
文/郭三娟 张艳华 图/黄桢
Body: 

2018年9月28日下午,湖南省博物馆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岳州窑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办公楼521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博物馆等单位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同时邀请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研究员孙新民,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沈岳明,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高至喜,湖南省博物馆科研办主任、研究员喻燕姣等专家莅临指导。本次会议由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课题负责人李建毛主持,由课题组成员方昭远作开题报告。

李建毛书记首先介绍了岳州窑课题的选题缘由及其重要意义。其后,方昭远汇报了课题的考古工作与学术前史、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重难点、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计划、研究意义以及课题延伸等多方面内容。他指出岳州窑整理与研究课题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系统地整理现有岳州窑相关资料,对岳州窑可能的空间分布做详细的考古调查,结合最新的岳州窑考古发掘成果,完成对岳州窑的窑区范围、发展分期、生产工艺、产品种类与特征、装饰风格、使用功能、销售路线、流布区域、技术源流、窑业制度以及其背后反映的社会手工业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发展面貌等方面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以期对岳州窑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揭示岳州窑的历史事实,最终对岳州窑的历史地位有中肯的评价。

出席专家分别对课题提出了宝贵意见。高至喜教授认为课题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全面,如果完成将会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工作。同时建议着重关注岳州窑来源问题和东汉白瓷问题;另将长沙火车站那批魏晋至唐墓出土青瓷单列一节,作为附录单独出一个考古简报。沈岳明教授认为该课题的申请非常重要。从近几年对湖南古代瓷业的研究来看,岳州窑的地位是被低估的。如果该课题出一个系统的研究,就能够给岳州窑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课题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区别一些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岳州窑瓷器,除了肉眼观察外,还要靠一定的科技检测。他还强调此课题的研究重点时段应放在南朝到唐代,“官”、“太官”等款识在此之前没有在瓷器上出现,岳州窑是最早的,这对研究当时的陶政制度也有重要意义。孙新民会长首先祝贺课题立项,博物馆的国家考古学课题并不多,能获立项相当不易。他认为此课题的研究计划考虑很全面,同时建议将本省与外省发现的岳州窑瓷器分列,将历史文献和今人研究分列;加大科技检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出土瓷器都应做成分检测,建立数据库。做检测时如果能够与其他窑口进行对比研究,将更有说服力。总体来讲,现在具备了岳州窑深入研究的重要条件。

喻燕姣研究员表示该课题的开展对于岳州窑整体研究将有很大的推动意义,课题涉及的范围广,单位多,工作量大,科研经费可能远远不足,我馆科研主管部门将会按年度配套一些经费,全力配合课题顺利完成。

会议最后,李建毛书记对各位专家的发言做了总结,表示课题组将按照专家意见进行完善,对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