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远游——致敬马王堆汉代绘画泰祥洲作品展在湖南博物院开幕

news_publish_date: 
2024-12-28 16:15
news_author: 
文/“远游”策展组 图/彭尔靖 黄桢
Body: 

12月28日上午,“远游——致敬马王堆汉代绘画泰祥洲作品展”开幕式在湖南博物院举行。展览由湖南博物院主办,深解艺趣协办。

来自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的艺术家,文博单位同仁、高校教师和湖南博物院在家院领导班子成员、策展团队、理事、高级会员、志愿者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近200人应邀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蒋昌建主持。仪式上,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策展人包华石,联合策展人陈艳先后致辞。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席汪涛视频致辞。艺术家泰祥洲致答谢辞。

开幕式上,泰祥洲向湖南博物院捐赠其代表作品6件。段晓明接受捐赠,并向其颁发湖南博物院收藏证书。

艺术家简介

泰祥洲,1968年生于宁夏银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博士。现工作与生活在北京。长期致力于重构中国早期山水的理想范式,对山水图像源起与演变的研究得到学界关注。他的绘画作品正是建立在他的艺术思想基础上完成的,泰祥洲早期作品学习宋元绘画传统,是对宋人笔墨与技法的研究,深刻理解传统绘画的过程。2013年以后,他立足于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从宇宙学、天文学和绘画关系的角度,创作了《创世纪》系列、《天象》系列,和《黄钟大吕》系列作品。他将历史的图示也吸收为他绘画的素材,融合在新图式的创作中。泰祥洲作品和著作也常常被作为艺术史课程的探讨和研究题目。哈佛大学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均有收藏其代表作品。

前 言 

时值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五十周年之际,推出艺术家泰祥洲个展 “远游——致敬马王堆汉代绘画泰祥洲作品展” 作为压轴项目,以此呈现对马王堆汉代文化图式在当代语境下的全新演绎,以及面对潇湘厚重的历史人文,如何不断更新具有时代性的艺术表达。

展览围绕“练日时”“昆仑”“巡天”“温故”四个章节展开叙述。依托遍阅古今的丰富学识,泰祥洲以“光影”作为对当代艺术深度思考的媒介,持续性创作了以表达“时间”内涵的系列作品。他从个人生活经验出发,拓展至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关于宇宙的宏观思辨,继而被陆续地转译到艺术创作中去,以此不断构建着艺术家基于对东方文化核心精神更深层的求索。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首次尝试的影像作品《时间的故事》,并有幸邀请到姚谦、弋洋两位资深音乐人参与作品的音乐制作。整个展览空间被打造成一个波的场域。韵律节奏不仅贯穿每个空间,同时也跟随作品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作为艺术的思考者与创作者,泰祥洲希望以个展“远游——致敬马王堆汉代绘画泰祥洲作品展”为契机,不断探索艺术的美学意境,同时也以“时间”为主题作为开启其博物馆计划的序幕。

段晓明(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

陈艳(联合策展人)

展览介绍

第一章 练日时

仰望星空,让我感受到时间的尺度,思绪会由然勾勒出今与昔的伸展、叠加、远游。

第二章 昆 仑

每次观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绘画,都让我有超越时间的感悟。

泰祥洲在欣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绘画时,会想到昆仑山上的人们,超越时间的束缚,沉浸于无尽的精神境界。

第三章 巡 天

正因为艺术图式表达了时间秩序的观念,它才能在人类文明史中获得永恒。

泰祥洲用时间秩序的观念来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表达了时间秩序观念的艺术图式,便能够被未来的人们所认可。

第四章 温 故

学习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如同中文母语,看似简单又精深不可测量。

在泰祥洲的解读中,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关注,既体现在今天的人们对外太空的探索,也体现在历代山水画家对山林的探索。本章“温故”中的作品,与前三章中的作品一道,共同寻找着一种理论与视觉上的可能,来融合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科技视角下的宇宙观、马王堆汉墓文化和时间秩序观,来连接时间上的当下与未来、空间上的东方与西方,让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更好地承载今天的多元文化。

展厅探秘

展览自2024年12月21日起至2025年2月21日在湖南博物院三楼特展三厅免费对公众开放。观众可登录湖南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预约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