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湖南博物院暑期服务升级:清凉守护文化之旅,多维服务点亮夏日时光
夏意正酣,暑气蒸腾,湖南博物院的人气与气温一同攀升。作为承载湖湘文明记忆、连接古今对话的文化地标,这个暑期,湖南博物院以“观众至上、服务为先”为理念,从防暑降温的贴心守护到便民服务的细致入微,从展览文创的多元供给到夜场活动的精彩绽放,开放服务全面升级,让每一位走进湖南博物院的观众在炎炎夏日里既能触摸历史温度,又能感受清凉惬意。据统计,2025年1月1日至8月5日,湖南博物院共接待观众2918093人次,其中本院2717682人次,马王堆汉墓墓坑遗址200411人次,成为观众心中“可纳凉、可研学、可沉浸”的夏日文化首选地之一。
“长沙马王堆汉墓”展厅参观实况
一、防暑降温:科技+人文织就“清凉防护网”
高温红色预警频发,湖南博物院将游客体感舒适度置于首位,构筑全方位防暑屏障,让“热游”变“畅游”。
室外“降温结界”:多重设计舒缓燥热情绪
随着暑期高温的持续,湖南博物院积极采取多种防暑降温措施,一道道“清凉屏障”包裹排队队伍,为观众营造舒适凉爽的参观环境。在湖南博物院入口处及主要人行步道,搭建了大型遮阳棚,棚顶采用涂层布料,棚内加装多台工业风机,让候场区域始终保持凉爽,为观众排队入馆提供避暑“港湾”。针对高温时段,水景广场沿线纳米级雾化喷头将清水转化为细腻水雾,形成“降温云团”,有效降低了地面温度,增加了广场上的凉意。
外广场遮阳棚和工业风机
室内“恒温守护”:打造舒适参观环境
馆内空调及新风系统全面升级,技术团队24小时监测运行状态,通过前期全面检修优化送风路径,将各展厅严格控制温度及相对湿度,既符合文物保护标准,又给观众提供舒适体感。在客流量激增的“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等重点展厅,工作人员每小时会对通风口进行检查,确保冷气循环通畅,避免局部闷热。同时,在展陈建筑西立面全面覆盖玻璃隔热防晒膜,以“零存在感”的科技力量,为珍贵文物与日均2万的观众构筑起的透明防护屏障,形成防晒降温“双保险”。
玻璃幕墙隔热防晒膜
防暑保障:从“应急必备”到“贴心供给”
“姑娘,能帮我拿一瓶凉茶吗?”在外广场的凉茶发放点,来自长沙本地的周奶奶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清热凉茶,连连道谢。这个暑期,湖南博物院在外广场定时定点设置“清凉补给站”,免费提供消暑凉茶,以及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配备医用冰袋,随时为中暑风险人群提供应急降温。此外,湖南博物院还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防暑培训,要求咨询员、安全员、票务员等岗位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品,一旦发现观众出现头晕、乏力等中暑症状,可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引导至一楼的医务室(配备沙发、护理床、急救箱),由值班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护理。
为观众发放免费凉茶
二、 便民服务:全场景覆盖,让细节温暖每段旅程
暑期观众中,亲子游激增,老年游客、特殊群体需求多元。湖南博物院以“全龄友好、全流程便捷”为目标,推出系列便民服务,让每个群体都能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
特殊群体:绿色通道+专属服务,减少奔波
湖南博物院为65周岁(含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应急救援人员)等群体开设绿色专属通道,配备爱心专人全程协助——特殊人群可凭相关证件原件核验后免预约参观基本陈列。设置了无障碍辅助设备,包括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方便行动不便的观众参观。针对亲子家庭,湖南博物院设置了独立母婴室,配备了婴儿护理台、哺乳椅、尿布台等设施,为带婴儿的观众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的休息和护理空间。同时,各楼层卫生间内均配备了婴儿护理台,方便有需要的观众参观。
帮助残疾人入馆
智能服务:预约分流+动态导览,提升效率
为避免客流扎堆,湖南博物院将每日预约散客观众名额从1.2万人增至1.7万人,分3个时段错峰入馆(09:00-12:00、12:00-16:00、17:30-20:00),升级票务系统,动态调控各时段放票量,引导观众错峰预约。馆内则通过红外热力图实时显示各区域人流密度,各展区联动引导观众分流。进入馆内,智能导览系统让参观更高效。全院新增多个电子导览屏,分布在展馆各个位置,通过动态展示推介当前展览、教育活动、文创活动及最优参观路线等。在参观过程中,湖南博物院为观众提供了AR导览眼镜、电子导览器租赁服务及免费的志愿者讲解服务,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针对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观众,除在大厅服务台安排“银发助手”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外,还制作了纸质版导览手册,标注卫生间、饮水处、休息区等关键点位,方便老人阅读。
讲解推介和安检分流
细节关怀:从“一顿饭”到“一把伞”的暖心守护
为解决观众“就餐难”问题,湖南博物院升级四楼餐厅服务:延长营业时间至20:00,推出“暑期特惠套餐”,增设户外用餐区,并优化餐厅排队取餐模式,开辟快速取餐通道,减少排队时间。此外,全院10处饮水点均提供冷热直饮水,配备一次性纸杯;咨询台设“应急用品盒”,内含女性卫生用品、创可贴、棉签等;大厅咨询台提供便民租借服务,可免费租借轮椅、婴儿推车(需抵押身份证);每层楼设置了宽敞的休息区、手机充电站,一楼还配备了应急处置室,以应对突发情况,确保观众的安全与健康;暴雨天还会为没带伞的观众发放雨伞(数量有限,视实际情况发放)。“带孩子参观,不小心把水杯落在展厅,工作人员马上通过对讲机帮我们找到了,还送到了咨询台。”来自江苏的李女士说,这些细节让她感受到了湘博的温度。
暴雨护送观众离馆
三、展览文创餐饮:让文化体验 “有料又有趣”
作为暑期文化“打卡地”,湖南博物院不仅是“纳凉处”,更是“知识场”。通过特色展览、互动活动、文创餐饮的融合,观众在清凉中触摸历史,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
重磅展览:从常设经典到特展新意,承包夏日文化盛宴
今年暑期,“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大基本陈列持续开放。
特展方面,6月28日开展的“对视——湖湘文化与叶锦添新东方美学的时空重构”则以创新性的“大电影场景”手法,将承载湖湘文明基因密码的珍贵历史文物与新东方主义美学的艺术作品并置,构建一条探寻灵性与“神话”原型的隧道。7月8日开幕的“遇见庞贝:永恒之城”成为新晋“网红”,展览130余件(套)来自庞贝古城的文物真迹,通过 “失落的文明”“地球上最好的地方”“古城故事”“火山之殇”四个单元,结合复原场景与多媒体互动装置,呈现庞贝古城的建筑风貌、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观众仿佛穿越回数千年前的城畔。位于三楼的“心象——古干的汉字书法抽象艺术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属于自己的当代中国抽象艺术之路,让更多观众欣赏艺术家融会中西的艺术语言。
专题展览方面,“佛光金影——院藏历代金铜佛像艺术”“潇湘石韵——湖南博物院藏石雕精品展”“惟楚风流——明清湖南士大夫的笔墨丹青”三大专题展览给力加持,通过历史文物、现代艺术、多媒体互动装置,系统展现湖湘文明从远古到近代的发展脉络。
“遇见庞贝:永恒之城”特展参观实况
文创餐饮:把“文化记忆”带回家,让味蕾留住湖湘味
在湖南博物院,文化体验不仅限于眼观与耳闻,更延伸至舌尖与掌心。这个暑期,湖南博物院以“文物活化”为核心理念,将千年湖湘文明凝练为可品尝、可携带的文创产品与特色餐饮,让观众在味蕾间触摸历史,将“文化记忆”化为可带回家的珍藏。在餐饮服务方面,馆内设有餐厅,为观众提供丰富的餐饮选择。各色湖湘餐厅提供各种美食,包括湖南特色菜肴,满足观众的口味需求;奶茶店、咖啡厅、甜品店则提供咖啡、茶点等饮品和小食,让观众在参观之余可以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此外,湖南博物院还上线了“文物雪糕天团”,出道了“暑期主题套餐”,突破传统文创边界,将院藏文物IP与消暑需求深度融合,打造“可食用的文明符号”。在文创服务方面,湖南博物院推出了富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如以院藏文物为灵感设计的纪念品、文具、服饰等,让观众把湖湘文化带回家。馆内还设置了10余个文创产品展示区和销售区,方便观众购买心仪的文创产品。
观众餐厅
四、夜场服务:延长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沉浸式文化体验
今年暑期,湖南博物院再次推出夜场服务,7月1日至8月 31日,每周二至周日延长开放至20:30(入馆时段为17:30—20:00),让观众避开日间高温,在夜色中与历史“对话”。
夜场展览:灯光里的文物“会说话”
湖南博物院的夜场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延时开放,还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夜场活动,如举办夜间讲座、音乐会、集章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观众解读历史文化知识,举办小型音乐会活动,让观众在夜晚也能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湖南博物院在夜场开放期间,加强了安保和环境卫生管理,确保观众的安全和舒适。夜场服务的推出,不仅延长了观众的参观时间,也丰富了观众的夜间文化生活,让湖南博物院成为公众在暑期夜晚的好去处。
现场教育活动
夜场福利:错峰优惠+专属服务
为吸引观众参与夜场,湖南博物院推出夜场早鸟票专属福利,鼓励观众错峰出行,更好享受沉浸式观展的静谧时光。夜场服务细节同样贴心,增设夜间照明路灯,确保观众进出安全;全方位提供便民服务,开放全部卫生间,并在饮水处提供温水(避免夜间受凉);出口处安排工作人员引导至公交站、地铁站。
夜场指引观众
结语:让文化服务有温度,让历史传承更鲜活
从晨光中的喷雾降温到夜色里的沉浸式观展,从文物雪糕的甜蜜到互动活动的成长,这个暑期,湖南博物院用服务升级,诠释了“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容器,更是人的容器”。在这里,清凉是最基础的守护,便捷是最贴心的承诺,文化是最核心的内核。暑期服务升级不是短期行为,而是湖南博物院“以人为本”理念的常态化实践。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服务与体验的创新,让更多人在博物馆里感受历史的魅力,让文化传承在细节服务中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