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承运参与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古琴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应用示范”
6月17日至21日,作为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古琴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应用示范”的研究内容、享誉国内外著名琴家、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丁承运先生应邀莅临湖南省博物馆,参与古琴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承核心资源记录,同时,为“听·见湖湘——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展览录制音频,并接受我馆古琴保护修复项目组的访谈。
“古琴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主要针对目前古琴艺术抢救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利用数字技术抢救性整理、保存古琴的珍贵影音资源,构建涵盖古琴文物保护与古琴艺术传承的数字化体系,实现古琴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转型,从而确保古琴艺术内在生命力的延续,并以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古琴文物为例开展古琴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承的应用示范。此次,我馆在对馆藏历代古琴文物保护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保真声音信号录制与处理技术,4K、多机位视频数据采集技术,记录丁承运先生使用唐琴“独幽”弹奏了描写湖南山水天光云影、浪卷云飞、风气云涌、万里澄波的《潇湘水云》和泛川派代表琴曲《流水》。
采访过程中,丁承运先生谈及了他跟从顾梅羹先生、张子谦先生的学琴历程,以及对《潇湘水云》和《流水》两首琴曲所传承历史意义的理解。他还分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枯木龙吟”与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独幽”两张唐琴的相同之处及各自的特点。丁先生认为,“独幽”保存得更加完好,独幽的声音苍古、坚实、清越、圆润,甚至可以用“九德俱全”来形容。他表示,很高兴能通过湖南省博物馆的数字化保护项目让“独幽”琴“醒来”,焕发琴音;也乐见自己弹奏的《潇湘水云》能够作为“听·见湖湘——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展览的背景音乐。希望能通过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艺术数字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将古琴传承人的音像资料和学术成果进行收集和整理,让古琴艺术在虚拟世界中永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