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仪式 暨首批博士后进站开题报告会”顺利召开

news_publish_date: 
2023-11-20 14:24
news_author: 
文/陈溪流 图/彭尔靖
Body: 

11月20日,“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仪式暨首批博士后进站开题报告会”在湖南博物院顺利召开。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阳望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侯自芳,专家服务中心主任许钊,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龙涛;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应捷;博士后联合培养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杨代春、人力资源处博管办老师王先云,湖南师范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饶昊、历史文化学院科研办主任兰岚;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陈叙良,纪委书记李丽辉,科研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仪式由李丽辉主持,陈叙良致欢迎辞,并介绍了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本情况。2022年10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湖南博物院成功获批了湖南省内文博行业第一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为马王堆汉墓文物研究、文物考古研究、美术史研究、陈列展览策划研究、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2023年,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名,均为中国史专业,分别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

陈叙良表示,2021年,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八部委(局)发布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博物馆的科技支撑,推动研究型博物馆建设,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博学研”协同开展文物保护利用科学研究与成果示范。湖南博物院的研究型博物馆建设起步于2020年7月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明确将湖南博物院纳入科研事业单位序列,科研业务接受省科技厅指导。2022年,在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的关心和指导下,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设立,也得益于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第一批博士后顺利进站。作为湖南省内文博行业第一家、全国博物馆系统第四家博士后工作站,湖南博物院的研究型建设获得强大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公布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湖南博物院“建设研究型博物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获评入围案例。

授牌仪式上,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侯自芳宣读了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站批复;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阳望平向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陈叙良授牌;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家服务中心主任许钊宣读进站博士后和合作导师名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应捷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广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松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建毛,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研究馆员陈叙良,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等5位博士后合作导师颁发聘书。联合培养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杨代春、湖南师范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饶昊先后致辞。

杨代春谈到,自上世纪80年代李政道先生提议设立博士后制度之后,中国博士后的制度开始从无到有,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设立,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湖南博物院成功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是湖南博物院综合实力,尤其是科研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这也标志着湖南博物院朝着研究型博物馆的建设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与湖南博物院一直以来就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次双方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平台上,又将在“产学研”方面展开新的合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将在湖南大学及上级博管办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合作导师队伍以及科研方面的优势,加强与湖南博物院合作,全力支持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发展。

饶昊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的强强联合,集聚高层次文博人才,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必将会达到“1+1>2”的效果。双方通过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保护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为打造好湖南博物院这一品牌,提供更有利的人才保障,为建设研究型博物馆赋能,大力推动湖南博物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同样发挥着育人的功能。湖南博物院与湖南师范大学在开展课题研究、培养专业人才、社会实践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馆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希望湖南博物院在湖南师范大学博物馆的后续建设中,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阳望平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国家批准在科研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的在于充分整合利用技术、人才、信息平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支持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培植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身上,高度关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目前,湖南省内已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346个,在站博士后有2000多人,在全省基本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博士后培养体系,在引进培养、使用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转化科技成果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紧密结合湖南文物工作的实际,服务和支持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良、素质良好的文博专业人才队伍,为新时代湖南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希望此次进站的博士后珍惜难得的机会,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发挥专业特长,与在座的专家、合作导师一道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攻关,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湖南博物院也能以此次首批博士后进站为契机,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进一步创新科研机制和管理体制,打造文博行业创新发展的典范,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授牌仪式后,湖南博物院科研管理部主任王宜飞主持召开了首批博士后进站开题报告会。会上,许宁宁、邹婧、刘波3位博士后分别进行了开题汇报,姜广辉、陈松长、李建毛、陈叙良、喻燕姣等5位评审专家一一进行了点评,并一致通过3位博士后的开题报告。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家服务中心主任许钊对3位博士后顺利进站、开题表示祝贺,对评审专家的认真、严谨表示致敬,并建议3位博士后按照评审专家的指导意见完善在站期间的研究方向、路径、方式方法,希望湖南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一步的完善博士后相关制度建设,在项目研究、招收层级、人才培养质量等各方面,争取打造成为湖南省内人文科学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示范。

湖南博物院作为湖南省内文博行业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指导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以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对湖南博物院做出的重要指示,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引,多渠道拓宽博士后引进路径,精准高效聚集优秀博士后,打造学科覆盖面广、专业涉及面宽的博士后工作体系,并助推培养一批高层次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开展一批具有理论或技术创新性的研究项目,取得一批解决文博领域热点问题、卡脖子问题的研究成果,确保湖南博物院的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处于国内文博单位前列,从而实现打造成为“24小时不打烊博物馆”“全国最好的数字博物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3个建设目标,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持久、深远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