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柏林博物館用阿拉伯語講解為難民架起溝通的橋梁

news_publish_date: 
2016-03-14 11:44
Body: 

Kamal Alramadhani (左二),一名來自于伊拉克的學生,正在參觀佩加蒙博物館的伊什塔爾城門
攝影:紐約時報Gordon Welters

  柏林佩加蒙博物館藏有舉世聞名的伊什塔爾城門,這是一座由藍色和白色磚築成,裝飾有金色獅子和菊花的古迹,曾經是古巴比倫王國的入口。當一位25歲的伊拉克經濟系學生Kamal Alramadhani第一次見到這座城門時,他指着自己的胳膊說:“我感到身上在起雞皮疙瘩。”

  他通過一位阿拉伯語翻譯默默地說,“這是來自伊拉克的古迹,我的祖國。” Alramadhani先生的家鄉位于伊拉克摩蘇爾市,之前在巴格達大學學習經濟學。去年十月他随着一波難民潮來到了柏林。這批難民潮引發了德國國内的一些反對聲音,但是也使得德國政府開始思考如何讓難民們适應并融入德國文化。

  28日下午,Alramadhani先生與其他大約三十位難民,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基本是從叙利亞徒步逃來的青少年第一次參觀這座博物館,他們聆聽了免費的阿拉伯語導覽講解。這個項目是德國政府發起的向難民們介紹德國文化傳統的活動之一,當然有些被介紹的文化傳統實際是從中東地區來的。

  參觀活動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快,講解員Razan Nassreddine女士談道:“有些時候觀衆們會說德國人搶走了他們的文化遺産。”Nassreddine女士負責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下午的阿拉伯語講解。這座博物館附屬于佩加蒙博物館,藏有很多珍貴的文物。許多時候,觀衆們認為這些文物藏在柏林比留在叙利亞好,因為很多文物都毀于叙利亞戰火或是伊斯蘭國,Nassreddine女士說。

  有時候參觀會給這些三個月前剛到德國的觀衆們帶來很多回憶。博物館藏有一座15到16世紀大馬士革舊居的着色大理石神龛,這座舊居的主人是與猶太人相關的撒馬利亞人。Nassreddine女士說:“有些觀衆看到這些文物會忍不住哭泣,他們對這些顔色和形狀有獨特的記憶。”

  Nassreddine女士并不是難民,她的父母來自叙利亞和黎巴嫩,她本人在大馬士革長大并于2010年叙利亞戰争開始前前往歐洲學習。Nassreddine女士是這裡的19名講解員之一,其中十八位來自叙利亞,一位來自伊拉克。他們都是Multaka項目的成員之一,Multaka是阿拉伯語“見面點”的意思。這個項目于去年十二月開始,目标是培訓難民成為博物館講解員。

  這個項目基本是由德國政府資助的,包括德國文化部,這個部門的直接上級是總理默克爾。項目資金還來源于一些私人基金會,這個項目每周兩次在四座博物館中提供阿拉伯語講解。這四座博物館包括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中東博物館,這兩座博物館都附屬于佩加蒙博物館 。四座博物館中的另兩座分别為德國曆史博物館和博德博物館,博得博物館中藏有很多拜占庭文明的文物。

  博物館的教育工作者們正在培訓這些講解員,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曾在叙利亞有很好的工作及社會地位。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館長Stefan Weber先生指出:“這項活動對難民們來說很有意義,為他們帶來了一個溝通交流的空間,并希望借此能吸引更多難民前往博物館參觀。”

  “見面點”活動是從去年夏天開始逐步成型的多個公共和私人活動之一,那時正值德國開始收容人數多達100萬的難民。德國政府還提供了食物、住所及語言培訓課程。這項活動似乎代表了柏林作為德國文化中心對這些新難民的包容,雖然還是有人會擔心他們的到來會影響社會福利系統。

  雖然博物館還沒有記錄參加阿拉伯語導覽的觀衆人數,但是每一周都有更多的人通過口口相傳或社交媒體了解到這個活動。講解員們被鼓勵分享他們喜愛的文物并分享他們的經曆,Weber館長說:“他們可以自由地讨論及分享。”

一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阿拉伯語講解團
攝影:紐約時報Gordon Welters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這幾年還參與到了叙利亞受威脅文物保護計劃之中。這個項目最初于1904年成立,是類似項目中曆史最悠久的。大多數文物都來自于曾受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領土之中,當時由西方收藏家所購買(有些批評者認為是掠奪的)。像上文提到的伊什塔爾城門在奧斯門帝國與德國談判後于1903年來到柏林,許多年來,伊拉克一直在争取這件文物的回歸。

  在最近的一個下午,講解員Nassreddine女士帶領的團隊包括了一批從柏林 Neuköln區前來的青少年, Neuköln區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交流熔爐,這批青少年和他們的高強度德語課程老師一同前來,他們沖到了博物館之中并準備了很多問題。一位高個棕發、充滿活力的14歲青年Mahmoud Khalil告訴我們,他走了370英裡從叙利亞來到德國,他最喜歡的文物是裝飾有花朵圖案,牆壁被繪制成紅色的阿勒頗之屋(曾經屬于一位基督教商人,于1912年由博物館第一位館長收藏進博物館)。

  十四歲的Helin Hasan是這個語言班上唯一一位女生,她最喜歡的文物是深雕的Mshatta沙漠宮殿,這是一座為八世紀伍麥亞朝代的哈利發建造的位于約旦首都安曼市南部的宮殿。“真的是非常漂亮!”她看到的是由東方、西方、拜占庭文明融合裝飾的華麗宮殿牆壁,Hasan像其他參加導覽的女士一樣穿着一件T恤衫,沒有用圍巾遮蓋頭發。

  Alramadhani先生,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伊拉克經濟學生,是與年紀大一些的德語班同學一同前來參觀的。他從土耳其乘船前往希臘,之後途徑馬其頓共和國來到了德國。當問到德語語法和經濟學哪個更難一些,他笑道:“當然是德語更難一些。”
  Katja Gretscher-Saïd是青少年班的德語教師之一,談到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時,她說:“他們學習很刻苦,他們認為默克爾總理會給他們帶來一個光明的未來。”

  二十年前,Katja Gretscher-Saïd女士從前蘇聯的巴爾幹地區來到德國,今天的難民是從叙利亞和伊拉克前來的。她為學生們的未來感到擔憂,在德國基本任何工作都需要資格證,“你需要有各種各樣的證書”她指出,很多德國雇主會更傾向于雇傭叫Oliver的人而不是叫Ahmed的。

  講解結束後,講解員Nassreddine女士非常感動,她說這是她最好的一次講解,“他們問我‘這件文物是什麼?’‘這些文物為什麼會在這裡?’”這真的是一次非常好的溝通交流。

(李雨陽譯自 《紐約時報》 作者:Rachel Dona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