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千餘件近現代湖南民間刺繡珍品入藏湖南省博物館

news_publish_date: 
2012-05-23 16:18
news_author: 
吴小燕/文 毕枫/图
Body: 

湖南民間刺繡有着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色彩豔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獨創、繡工精緻。為了保護和傳承這種古老的傳統民間工藝,近日,湖南省博物館征集、整理入藏了千餘件近現代湖南民間刺繡珍品。

  此次征集的刺繡作品以清代、民國和1980年以前的湖南民間刺繡為主,包括服飾、被面、床單、帳檐、門簾、賀幛、桌圍、頭帕、方巾、枕頂、包袋、鏡片等共1209件,堪稱是我館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民族民俗文物征集。這批繡品不僅數量多,種類齊全,且多數被鑒定為等級珍貴文物,其中二級文物5件、三級文物992件、一般文物196件、參考品16件,對研究湖南民間刺繡工藝及少數民族文化具有較高的科學、曆史和藝術價值。

  如今,随着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湖南民間刺繡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除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還有遺存外,其他地區早已所剩無幾。湖南省博物館征集的這批近現代刺繡作品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館藏品的數量和門類,而且為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遺産,更好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積極的作用。

  

  民國白斜紋布繡“麒麟送子”木雕座屏   湖南省博物館新征集

清紅緞繡“麻姑獻壽”壽帳   湖南省博物館新征集

民國紅緞繡花卉雙獸紋帳檐 湖南省博物館新征集

  相關鍊接>>

  湖南民間刺繡,是湖南境内各民族刺繡藝術的總稱。從風格上講,大緻可分為六大體系:

  ① 湘北洞庭湖流域的漢繡,在題材上多見古裝戲劇和神話人物,兼作動物、花鳥圖案等,造型傾向寫實,略加誇張,風格古樸,依稀可見楚漢藝術遺風;

  ② 湘南以郴州為中心的漢繡善做布貼繡,是用綢、布、呢、絨為原料,剪成象形小片,貼在繡料上,在其邊緣縫繡穩妥。布貼繡多用于兒童圍嘴、荷包、帕袋、香囊等,造型簡潔,充滿着稚拙童趣;

  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桑植、永定等區域的土家織錦,常以白底布面挑繡黑色或藍色花紋,品種豐富,形式多樣;

  ④ 湘西和湘西南地區的苗族刺繡,多以龍、鳳、蝴蝶和花鳥為題材,在深色底料上刺繡色彩濃鮮的紋樣,有着強烈的民族特色;

  ⑤ 湖南新晃、通道一帶的侗族刺繡常與挑花并用,通常以龍蛇紋、蜘蛛紋、魚紋、花鳥紋和蝴蝶紋等為題材,表現出粗犷、野趣的自然氣;

  ⑥ 湘南地區的瑤族刺繡,常繡有“對龍”、“對馬”、“對虎”、“雙鳳”等,不少動物還用“填心花”和“花包花”的挑花技法,風格上追求斑斓、絢麗、繁密刺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