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回眸

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
2019.05.18 -
2019.07.18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已为人类所共识。支撑这一结论的依据,便有浩如烟海的“实证”。本展从“实物”角度,观照中华文明历史长河,尽管仅30件套展品,只是太仓一粟,遴选时又受诸多条件限制及策展人学识局限,或不具代表性,然亦可窥“文明”之一斑。

中华文明进程,呈多向度、多维度展开,而非单线延展。本展便将展品还原时空坐标中,做多向度梳理其发展脉络,查找其在各个坐标体系中所在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位解读,以此呈现文明的绚丽多彩。

中华文明是世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国虽处亚欧大陆东极,有无际海洋、高山屋脊、无垠沙漠阻隔,但发展却非封闭式,南北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东西有与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波斯、阿拉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宗教有佛教、拜火教、景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外来文化,或消失无踪,或逐渐“华化”……文明中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在融合中创新。不少展品便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历史与现实是无法割裂的,从原生态发展起来的文明尤为如此,这些文物与今天似无关联。实际上,与当下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已渗入我们的血脉,是文化的“根和魂”,“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颜家龙邹传安先生捐赠书画作品展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
2019.05.10 -
2019.05.30

本展从两位先生捐赠的书画作品中,精选出颜家龙先生的书法作品43幅、邹传安先生的书画作品65幅。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他们的个人艺术成就,也成为时代艺术的高峰,折射出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初的湖南现当代书画艺术的面貌。他们不仅勤于创作,还乐于教学,为湖南书画艺术界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中坚力量。

藏海拾贝——湖南民间收藏精品(明清以来)展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
2019.01.20 -
2019.02.28

湖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丰富,民间收藏由来已久,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为鼓励民间合法收藏,促进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发展,我们特组织这次民间收藏展,旨在揭示湖南民间收藏的丰厚底蕴,反映社会力量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旨在让民间文物活起来,推动湖南民间收藏以及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健康发展。

 

来自阿富汗的国宝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
2018.12.29 -
2019.03.29

回眸历史,阿富汗扮演着古代世界十字路口的角色,拥有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说其十字路口,一方面充分表达出阿富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她地跨西亚、南亚和中亚,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北方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东南方与巴基斯坦交界,西方和伊朗交界,是与我国边境线最短的邻邦。阿富汗的历史与文化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各种南来北往、西来东去的文化交融于此,甚至可谓“文明的通衢(qú)大道”,来自北边的游牧民族,西边的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南边的贵霜帝国、印度孔雀王朝,东边的汉、唐帝国等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风筝不断线——走进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湖南省博物馆特展二厅
2018.10.17 -
2019.01.10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为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开启了广阔视角,影响深远。
吴冠中先生勤于著述,立论鲜辣,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讨论了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等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提出了“风筝不断线”、“文化战争”、“笔墨等于零”等一系列艺术主张。在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争议的同时,也激发了当代艺术从业者们的探索热情。他一生致力于融合西方油画与东方水墨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作彩墨画力图用传统水墨的绘画工具展现时代风尚,构思新颖,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当代精神,每一件作品都透露着他的艺术理想与人生感悟,展现着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同时,吴冠中先生始终坚持强调艺术作品的社会普及性,并多次将自己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机构收藏,充分体现了吴冠中先生回馈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此次展览由湖南省博物馆与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共展出浙江美术馆珍藏的吴冠中先生绘画作品80件,皆为吴冠中先生及其长子吴可雨先生前后两次向浙江美术馆捐赠的作品。希望这些融汇了中西文化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能引导观众真正走进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法老•诸神•木乃伊 ——古埃及文物特展

特展一厅
2018.09.28 -
2018.12.05

展览精选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馆藏144组、238件古埃及文物,自古埃及前王朝时期至罗马帝国时期近4000余年,包括陶器、化妆用具、青铜及石雕像、动物和人形木乃伊、木棺、石棺、石碑、护身符、亡灵书、大型石刻神像、壁画、模型等典型文物,力求解读古埃及独特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丧葬文化和辉煌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