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回眸

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

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一厅
2023.06.30 -
2023.12.03

湘江之畔,永生之梦。青铜大禾,华夏锦绣。

马王堆汉墓、商周青铜器、数字艺术、虚拟世界,当它们发生“碰撞”,国宝迎来了炫酷的打开方式。

“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展,从全球数字艺术的思想、观念与方法入手,进行一场历史考古与数字艺术的跨学科、跨媒介实验,同时也是具有学术性、公众性、在地性和国际性的科技艺术项目。展览结合湖南历史文脉和湖南博物院国宝文物,与数字艺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对话与转译。从古代的神仙信仰到今天的元宇宙跨时空穿越碰撞,这是古今文明之间的交相辉映与回响,是现当代艺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跨界交往,也是现代科技向伟大古典文明的致敬。

作为湖南首次举办的国际数字艺术展览,涵盖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奥地利林兹艺术节等全球最重要展览的参展作品。这不仅是中国数字艺术展示、教育、科研的一次重要事件,更是全球数字艺术交流的重要峰会。

世纪动脉 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

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二厅
2023.03.21 -
2023.05.07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早在公元6世纪就有茶叶出口的记载。17世纪,茶叶已超越丝绸和瓷器,成为清王朝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俄国作为欧亚大陆的桥梁,不仅是茶叶消费大国,更将中国茶叶转销欧洲市场视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兴盛于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中俄万里茶道,成为继丝绸之路后,沟通欧亚大陆的又一条国际商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特别指出,“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南起福建武夷山,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销往莫斯科、圣彼得堡及欧洲各大城市。这条贯穿中西、绵延万里的茶叶之路既是以茶叶贸易为开端的经济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深刻影响了沿途各地的商业、文化及生活方式。

2019年3月,“万里茶道”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茶道”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信息凸显了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开展“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保护,积极推进跨国联合申遗行动,发挥文物部门的职能和作用,用好文化遗产资源,将为新时期进一步实现中、蒙、俄及中欧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经济互联,注入新的活力。

与天无极 璀璨秦中——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

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一厅
2023.02.24 -
2023.06.11

陕西,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地区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四个王朝建都于此,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谱写了中华文明最华彩的乐章。

本次展览汇集陕西历史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120组陕西古代文物精品。以时间为脉络,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要轴线,为观众揭开陕西地区一页页光耀中华历史的璀璨篇章,展示周秦汉唐四朝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承载的思想精华和文化风采,彰显出华夏民族崇德尚礼、奋发有为、兼收并蓄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集中展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时代。

历史遥远但不缥缈,文物无声但能诉说。诚邀观众穿越千年时光,共同感受古代中国的盛世记忆,共同体验周礼秦制、汉风唐韵,共同分享曾经的梦想与荣光。

守味湖南年——湖南博物院新年特展

湖南博物院一楼艺术大厅
2023.01.12 -
2023.03.18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守味湖南年”特展以春节为契机,邀请观众相聚湖南博物院,一起体验湖南的年俗与风物,分享春节的声色滋味。

湖南博物院凭借丰厚的院藏文物资源,以古今并置、时空对照的场景化体验,激活文物,连接历史与当下,展览特地邀请从西汉马王堆狸猫漆盘穿越而来的“守味狸”担任我们的引导员,嬉游古今,踏遍三湘四水,探寻属于湖南的独特年味。从西汉长沙国轪侯府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家宴,到今天汇聚湖湘十四地州风味的圆桌年夜饭,讲述文物和风物背后的湖南故事,中国故事。

烟云尽态——湖南博物院藏《三希堂法帖》展

湖南博物院三楼专题展厅
2022.12.30 -
2023.10.08

湖南博物院书画碑帖藏品丰富,不乏珍品。2021年策划、展出《三希堂法帖》系列善本,反响热烈,广受好评。时隔一年,我们再次遴选六十余人百余件作品,悉数将其和盘托出,以飨观众,并祈方家教正。

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湖南博物院三楼专题展厅
2022.12.08 -
2023.12.10

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旁逸斜出又妙趣横生的一朵奇葩。近代国学大师罗振玉的《古镜图录》有云:“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而事实上,铜镜之旨趣不止于此。青铜时代结束之后,鼎、簋、尊等青铜礼器逐渐退居庙堂、宗祠等专用场所,铜镜、铜钱等小件却日益深入百姓生活,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尤其铜镜不断推陈出新,历经了两汉繁荣和魏晋南北朝的中衰,至唐代达到了发展巅峰,其后历经宋元明清时期的平稳发展,在清代中晚期玻璃镜出现之后才日渐式微。数千年间,铜镜在铸造工艺、造型、纹饰、铭文方面都与时俱进,花样翻新,异彩纷呈,可谓铜器中硕果仅存的不断生长的鲜活范本。

中国古代铜镜,作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承载着宗教信仰、美好祝愿等诸多寓意,也频繁出现在诗词歌赋、传奇话本等历代文学作品中,产生了广为流传的破镜重圆、以人为镜等典故或故事,使得铜镜成为了一种无法替代的文学意象,并形成一种“镜鉴文化”。

本次展览甄选湖南博物院院藏铜镜中200余面形态风格精绝于时代者,基本涵盖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铜镜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的展示,体现铜镜发展脉络,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发掘其文化内涵。

明镜所以察形,述古所以知今。铜镜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如同方方圆圆的窗口,由此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科技、艺术及审美情趣等。方圆之境,可观民风世情,可知兴亡得失,亦可明文化的累积与创新,从而照亮我们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