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我院顺利召开“加强马王堆汉墓及文物科学研究专家座谈会”
2023年4月22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办,湖南博物院承办的“加强马王堆汉墓及文物科学研究专家座谈会”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本次专家座谈会,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为加强马王堆汉墓及出土文物的科学研究建言献策。旨在梳理总结50年来马王堆汉墓及出土文物的科研成果,深入研讨马王堆汉墓及文物未来重点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与主题等。
专家座谈会现场
本次会议由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主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作了重要讲话。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 陈远平
陈远平在讲话中对如何加强对马王堆汉墓及其出土文物的保护利用、研究阐释、展示传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遵循,全面加强对马王堆汉墓及其出土文物的保护和深化研究,力求实现高质量利用和高水平传播。二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好“活起来”的大文章。三是要筹办好2024年的马王堆汉墓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丰富了“马王堆汉墓”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巩固提升了“马王堆学”的国际学术地位,进一步扩大了“马王堆”国际文化品牌影响力,再次掀起了马王堆汉墓研究的热潮。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霍巍
霍巍教授认为从科学研究讲,马王堆汉墓是一个综合体,需要自然、人文、艺术、医学等多学科整合研究。从基础研究讲,马王堆汉墓是一个备受国际关注的学术领域,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发出中国声音。对于明年的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湖南博物院是纪念活动的发动机,是推广马王堆汉墓、博物院的大好时机。纪念活动的筹办要让人民满意,创意要新,有所突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贺西林
贺西林教授讲到,马王堆汉墓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提升学术、社会影响力。加强与国内相关单位在课题申报、联合策展、艺术史、科技史等方面交流合作。在文物资料方面,三号墓T形帛画的修复问题等也需要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瑞
刘瑞研究员主要讲了四点看法,1、《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是文革时期国内唯一的一部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五十年后的今天,应当考虑重新整理出版一本全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2、马王堆汉墓的陵园遗迹是否还有发掘的可行性,马王堆汉墓的研究要放到长沙国整体研究体系中。3、对出土的棺椁等大型木料进行树木年轮测定,建立相关数据库,以及辛追夫人的DNA是否有测定等问题进行建言。4、对马王堆汉墓研究史进行研究。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高成林
高成林研究员讲到,三号墓墓主的认定问题还需进一步讨论,特别是在展陈的时候这一问题需要有所交代。为什么利苍一家没有葬到封地去,这个问题需要探讨。指出二号的墓坑也应当为方形,其之所以为圆形,可能是由于在发掘过程中墓坑上半部发生了垮塌造成的。马王堆汉墓的研究要与长沙国联系起来。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 周旸
周旸研究馆员讲到,要想文物“活起来”首先要让文物“活下来”,每个时段内的纺织品保护技术都会有它的服役期,保护技术相应的也会有迭代更新,针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纺织品的保护工作,当以先进的理念来保护这批珍贵的文物,做好顶层设计,丝博愿为马王堆纺织品的保护工作开辟一个新天地。
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方北松
方北松研究馆员倡议,要建立一个全方面的马王堆汉墓数据库,内容包括考古发掘,文物资料(文物的尺寸、重量、容积、三维扫描数据等),影像资料,保护前以及保护后数据资料,以及学术史等多方面内容,以推动马王堆汉墓文物的研究工作。
天津大学智算学部教授 张加万
张加万教授讲到,首先,针对明年的纪念活动,选题非常重要,需要共同商讨出一个好的选题。其次,作为湖南博物院数字发展基地的负责人,基地要为明年的纪念活动添砖加瓦,展示建设成果。第三,湖南博物院需要加强多学科攻关,以开放共享的意识和主动性,做大做强自己,建设交叉学科平台,吸纳更多单位来支持、支撑我院工作,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合作共赢。
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院长、教授 葛金文
葛金文教授讲到,为加强马王堆汉墓医书的研究,确立湖南作为重要中医起源地之一的重要地位,湖南省中医研究院成立了“马王堆医学研究中心”;并与湖南博物院广泛合作,共同推动中医的溯源工作,讲清楚马王堆医学以及湖南中医学的发展与地位,共同推进马王堆汉墓医书价值的宣传推广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彭华胜
彭华胜研究员开篇就讲到“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针对马王堆出土的中药材,可以依靠中药研究所分子考古实验室对药材的种类、加工、分子遗传等方面进行重新测定分析,并与老官山汉墓、海昏侯汉墓以及南越王汉墓中出土的相关药材(如甜瓜子)进行综合比对,开展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学院院长、教授 贺喜
贺喜教授主要讲到,希望与湖南博物院合作,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生物学材料进行检测,以期有新的发现。
湖南博物院研究馆员 游振群
游振群研究馆员作为湘博的资深专家,她讲到要借助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重新掀起马王堆汉墓研究的热潮,并推动“马王堆学”的建立。同时鼓励培养新一代的研究人才,特别是对1、3号墓T型帛画的细节研究要加强;还认为需加强马王堆汉墓专题陈列的展陈改善工作。
中南大学、湖南省马王堆古尸与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原主任 罗学港
罗学港教授回顾了五十年来马王堆古尸保护经验与研究成果,即将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女尸保护》一书英文译本,为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献礼。同时提出了研究中的两个问题,一为关于女尸蛋白质降解和骨组织脱钙的问题;二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如何解决女尸的微创或无创检测问题。
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
最后,院长段晓明提到此次会议对今后湖南博物院及马王堆汉墓的研究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马王堆汉墓是值得研究的优秀文化载体,培养好下一辈的接班人,把马王堆汉墓的研究热忱不断地传承下去。还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并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与湖南博物院加强合作,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共同开展马王堆汉墓文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共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马王堆汉墓故事,完成好这辈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