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物馆联盟2014年度“展览卓越奖”获奖名单公布
展览是博物馆展现给观众的面孔。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即在于其通过展览的形式向公众展示藏品和信息。为认可与鼓励博物馆、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等所有向公众提供展览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在展览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美国博物馆联盟(AAM)特于1988年设立“展览卓越奖”(年度奖)。该奖每年评选一次,由AAM curator专委会、AAM教育专委会、美国博物馆展览协会、AAM观众研究与评估专委会等联合主办。
博物馆展览非常复杂,涉及到策划、资源管理、研究、阐释、藏品保护、推广、文创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公共项目、出版、筹资等方方面面。相对而言,“展览卓越奖”更关注展览本身。据评委会介绍,可称之为“卓越”的展览往往在学术阐释、内容、融入观众声音、推动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超越以往惯例。组委会特归纳出若干“展览卓越指标”如下:
• 展览设计某方面具创新意识;
• 展览提供了某种话题新视角;
• 展览展示了新信息;
• 展览通过意外或具争议的方式组合和展现现有知识及馆藏;
• 展览设计或内容中通过创新途径融入了观众声音;
• 展览创新使用媒体、材料和其他设计元素;
• 展览特别美观,能激发个人的情绪反应,或让人印象深刻;
• 展览刺激观众反应,改变观众体验,如:
展览让我大开眼界。
我从没见过***。
我兴奋极了。
我太震惊了。
它让我全身震颤。
我终于看到了。
据此,评委会评选出美国博物馆联盟2014年度“展览卓越奖”获奖名单及展览简介如下:
一、特别荣誉奖——充满想象力的设计与阐释
“为现代儿童而设计”展,费城艺术博物馆
该展呈现了费城艺术博物馆馆藏设计类藏品及澳大利亚、亚洲、欧洲、英国和美国最新设计的家居、玩具、餐具、墙纸、纺织品等。该展还配合设计了一座高耸的玩具屋(由澳大利亚建筑师班尼特和特林布联合设计),小观众们可以根据建筑师的方案,探索和学习如何自己搭建。
二、 设计与内容创新融和
“第一批人类”展,墨尔本维多利亚博物馆
该展是迄今为止关于澳大利亚地区维多利亚原住民故事的最大的展览,以此纪念世界上最古老文化延续2000代人的历史。该展览向观众讲述了维多利亚原住民语言群落的故事,揭开埋藏的历史,改变人们的偏见,并邀请观众与展览互动。展览出众之处在于浸入式灯光与声效体验,以及逾600件历史与现代展品。
三、营造社会参与体验的典范
“丛林步道”,辛辛那提动物园与植物园
一条丛林步道蜿蜒在两英亩(约合8000平方米)的丛林景观中,丛林中分布着苏门答腊猩猩、长臂猿、倭黑猩猩等非洲和亚洲灵长类动物。该展览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鼓励他们思考丛林中的家庭生活。
四、设计、内容与社区之间的杰出联系
“自然实验室”,洛杉矶郡自然历史博物馆
自然实验室是一个探索中心,所有年龄的观众都可在此亲身参与真实的科学研究,学习科研方法,培养观察技能。实验室中有活动物、可触标本、公民科学项目等,旨在搭建博物馆馆内藏品研究与馆外新天地之间的桥梁,探索标本与动物背后的故事。
五、 优秀奖
“商店生活”展,纽约下东区公寓博物馆
该展向观众展示了博物馆原址处曾经营业的移民店铺,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一处德国啤酒吧和一处互动式柜台(观众可借助视听设备了解世纪之交犹太屠夫的故事),一处20世纪30年代的拍卖行和20世纪70年代的内衣折扣店。
延伸阅读:
美国博物馆联盟“博物馆展览标准”
一个成功的展览应当是在身体、智识、情感上都可及并鼓励观众参与的展览。成功的展览应达到如下七个方面的标准:
1、观众意识
展览的开发应以明确了解目标观众的知识背景、兴趣、学习风格、态度、对展览话题和体验的预期等为前提。部分具体指标为:
• 展览策划过程中即确定了目标观众;
• 内容、表达方式、设计等以目标观众知识背景为基础;
• 展览开发过程中融入社区声音,如条件允许,应融入多样观点。
2、评估
评估应在展览开发过程中以及展览开幕后进行,以了解展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对观众的影响力。部分具体指标为:
• 搜集前期信息,以了解目标观众的兴趣与知识背景;
• 在设计展览元素,特别是互动元素时,考虑潜在观众;
• 开展总结式评估,分析观众对展览的反馈,包括观众知识获取和反应是否与展览目标相符等;
• 根据《卓越评估框架》,邀请当地博物馆从业人员参加预展。
3、内容
对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审核内容的准确性、与展览主题的相关性、话题知识当前状态等。部分具体指标为:
• 主题与展览形式相符,通过藏品、环境、氛围等方式对内容进行展示;
• 明确声明展品的作者、偏见、目标和视角;
• 明确说明说话人和信息来源,以及这些内容是否真实;
• 选择和利用最合适的媒体展示内容;
• 选择有效传达内容的媒体;
• 内容为最新;
• 避免晦涩;
• 尽可能与观众相关。
4、 收藏
展品的选择与展示补充展览的智识内容。部分具体指标为:
• 展品的选择彰显了展览的重要观点;
• 成功利用收藏反映和凸显展览主题及内容;
• 展览明确展品是否为原件;
• 如合适,展览应指明展品的材料、形式及生产过程;
• 合理解决藏品的保管与安全问题;
• 合理安装展品。
5、 阐释及沟通
展览的信息清晰、连贯。如相反,给出合理解释。部分具体指标为:
• 向观众清晰地表达清晰的观点;
• 连贯、逻辑地展示内容和激发反应;
• 明确指出假设和观点;
• 如合适,展览无需提供明确答案,提出问题、提供讨论平台即可;
• 采用适合于展览目标、内容和目标观众的不同阐释战略(如标签、互动、视频、音频等);
• 展览不同部分的信息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加强;
• 展览内容鼓励参与,在刺激智识的同时,引导观众互动,并为构建有意义的个人联系提供平台。
6、 设计与制作
阐释媒体的选择、设计和制作能有效并互动性地传达内容。部分具体指标为:
• 美学层面的选择能够支持和反映展览的主题与基调;
• 媒体的设计舒适、可及;
• 展览方位、空间组织与人流设计符合展览目标;
• 充满想象力、创造性地使用阐释媒体,包括标签、标志、展柜、设备、互动仪器、视听、新科技等;
• 设计图案贯穿整个展览始终;
• 确保展览设计和制作在展示期间质量可信赖、可修护、数量充足;
• 临展或巡展的设计与制作应能满足频繁安装、撤展和运输的需要。
7、 舒适、安全、可及
展览设计时应考虑观众身体、智识、情感等多方面的体验。部分具体指标为:
• 物理空间(如布局、灯光、地面等)的设计能让不同身形和能力的人均能使用并与展览互动;
• 内容的设计能让不同年龄、文化、认知水平的观众均能理解展览并有所学;
• 环境的设计能让不同年龄、文化的观众均能安全和舒适地与展览互动;
• 如展览包含可能造成困扰的内容或材料,观众应得到事先预告,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选择是否继续观看;
• 展览标签清晰易懂;
• 设置观众座椅休息区。
(李慧君/综合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