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把博物馆“钥匙”交给青少年,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news_publish_date: 
2025-08-18 11:14
news_author: 
湖南博物院/编译
Body: 

设想一下:如果把博物馆的TikTok账号完全交给一群青少年全权掌控——不经筛选、无需审核,会怎样?

如果你心里咯噔一下,也绝非个例。

多数文化机构会认为这是一场公关危机。但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这不过是日常操作。事实上,这是一项大胆且成效卓著的青年参与策略的一部分。这项策略正悄然从内而外地重塑着这座博物馆。

在博物馆与公共项目峰会(Museums & Public Programs Summit)上,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青年项目协调员奥尔莫·加西亚·科尔(Olmo Garcia Koel)分享了这项非凡的举措。

多数青年项目的症结

博物馆常常大谈吸引年轻观众。青少年接管日、青年委员会、创意工坊——看起来都不错。但问题在于,这些活动通常是短期的:一次性的活动、一个季节的实习,仅仅是在由成人决策主导的海洋中,点缀些许“青年品牌”的浪花。

结果呢?青少年来了又走,学到了一些东西。博物馆自我感觉良好,但实质并无改变。

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的目标不止于此。

于是,2008年他们启动了“Blikopeners”项目(译者注:“blikopener”,荷兰语原意为“开阔眼界之人”)。该项目不再将青少年视为观众,而是视为同事。参与项目的青少年们带薪工作、肩负实际责任,并且在塑造博物馆公共形象方面发挥长期作用。

让青少年当员工?没错,而且效果显著

每年,博物馆会聘用15名年龄在15-19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些“Blikopeners”并非仅仅列席会议或提供反馈。这些年轻人主导导览、策划公共活动,没错,他们还运营博物馆的社交媒体。

这些年轻人的薪酬是法定最低工资基础上增加25%。他们被介绍到博物馆的各个部门、接触艺术家和馆长、提出并且回答重大问题。

真正有趣的地方来了:许多接受聘用的年轻人并未就此离开文博行业。

多年后,许多人已在艺术领域工作。有些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也有些在荷兰各地的博物馆及文化机构任职。

交出TikTok大权

三年前,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的市场营销团队做了件少有机构敢做的事:他们将博物馆的官方TikTok账号交给了“Blikopeners”项目成员。青少年们不仅获得了账号登录权限,还获得了创作自由以及信任。

他们创作内容,并直接发布,无需接受审核。

听起来很可怕吧?其实不然。因为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已花费数年时间,为建立信任创造了条件:培训、协作、明确的价值观,以及更为难得的一点——尊重青少年,将青少年视作自身文化领域的专家。

结果如何呢?博物馆制作出了睿智风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真正触达了目标受众,并引发了青少年的关注。

“校友”网络的隐形力量

当一个青年项目足够优秀,优秀到让人不想离开,会发生什么?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Blikopeners”项目的往届成员们持续参与其中。往届成员培训下一代成员、协助运营社交媒体、主持活动,甚至开展研究,例如该博物馆的《2024年Blikopeners影响力研究》。

该研究调查了往届成员的收获:自信心、职业技能、更强的自我认同感,以及与艺术文化建立的持久联结,或许这也是最重要的财富。

一些项目成员成为了博物馆专业人士。另一些则投身教育或社会公正领域。许多项目成员表示,该项目让他们首次真正体验到了得到认真对待的感觉。

明日的领导者

坦白说,大多数机构并非为青少年而设。这些机构是为结构、等级和控制而建的。

那么青少年呢?对此并不太感冒。

然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当你颠覆常规剧本,支付年轻人薪酬、信任并倾听他们,并在单一项目周期之外持续对年轻人敞开大门时,会发生什么。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收获了怎样的回报?这支青年团队不仅填补了空缺,更在搭建桥梁——从社区到机构,从创意到职业,从今日的观众到明日的领导者。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青年项目协调员奥尔莫·加西亚·科尔(Olmo Garcia Koel)在2025年“博物馆与公共项目峰会”上介绍了“Blikopeners”项目。

作者简介——曼努埃尔·查尔(Manuel Charr)
曼努埃尔·查尔是一位活跃于艺术文化领域的记者。他拥有市场营销背景,特别关注那些勇于尝试创新方式以触达新受众的艺术机构。

(姚懿芸 译自MuseumNext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