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活动回顾 | 馆园融合,解锁传统文化新体验
2025年上半年 湖南博物院与湖南烈士公园 携手开展“馆园融合”教育活动 当传统节俗融入亲子时光 清明青团揉进慎终追远的思念 端午粽绳系住文脉绵长的守望 当博物馆文物遇见公园草木 在瓷韵花语的奇妙对话中 自然与人文交织成绚丽画卷 押花成信,定格文化芬芳 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打破壁垒,融合共生 让传统文化从展柜走向生活 在创新中焕发时代光芒 岁时记——清明之景·趣·食 春日里的诗意探寻 清明时节,湖南博物院教育员带领40组亲子家庭漫步湖南烈士公园,认识杜鹃、木绣球、海棠等清明时节特有的植物,讲述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随后,众人走进湖南博物院“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从文物中感受清明祭祖的庄重,从《岳阳楼记》“春和景明”的意境体会古人踏青情怀,透过革命烈士手迹领悟家国精神传承。 最后,亲子家庭在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制作青团,揉面、裹馅、塑形间,重温“寒食”文化,以食物传递对传统节俗的温情认知。 岁时记——端午之景·趣·食 粽香与文化的交织 端午佳节,湖南博物院与湖南烈士公园以“自然+人文”双线联动,组织40组亲子家庭开启文化之旅。活动中,园林专家带领大家沿着“烈士塔—年嘉湖—秋岛”路线,认识栀子、菖蒲等植物及其在端午习俗中的用途。 走进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教育员解读彩绘陶熏炉、“信期绣”香囊等文物,重现汉代端午生活场景。 在教育中心,孩子们跟随教育员学习《端阳故事图册》里的趣味习俗,并动手包粽子,从选叶、填米到折叠粽角,体验传统手工艺魅力。活动广受好评,家长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此类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非遗传承——瓷韵花语 文物与自然的对话 “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湖南博物院联合湖南烈士公园推出“非遗传承—瓷韵花语”活动,吸引近两百名公众踊跃参与,不少人多次报名,热度空前。 活动以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等院藏瓷器为载体,巧妙串联文博与生态资源。教育员以趣味问答揭秘青花瓷工艺,园林专家结合数据、图片解读文物中牡丹、荷花等花卉意象,还带领观众实地观察植物,探寻古人将自然融入器物的创作哲思。 在湖南博物院展厅,观众近距离欣赏元青花瓷器纹饰之美。活动尾声,大家在教育中心亲手制作押花明信片,将瓷器轮廓与植物纹样相融合,用干花点缀创作,以独特方式定格文化魅力。 这一系列“馆园融合”教育活动 不仅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 更以创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我们打破博物馆与公园的空间壁垒 将文物资源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未来 湖南博物院与湖南烈士公园 将继续深化“馆园融合”模式 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入日常生活 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文化传承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