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湖南博物院“文物保护利用科普基地” 举办少年公益科普研学活动
news_publish_date:
2024-11-24 09:45
Body:
11月24日,湖南博物院“文物保护利用科普基地”举办了“认识自然资源,触摸文化遗产”少年公益科普研学活动,砂子塘小学2104班的同学与家长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分为自然标本整理和参观古代物质文明标本数据库两站。
活动的第一站,学员们前往宁乡市大屯营自然标本整理基地参观,并现场观摩了标本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认识了来自湖南各地的化石标本,包括永州和邵阳的珊瑚化石、腕足类化石,及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玛瑙和玉髓,贵州的燧石等。通过这些化石标本,同学们了解到,约三亿年前,湖南南部曾是一片温暖的浅海。同时,湖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黄铁矿作为现代制造硫酸的原料,在古代的应用同样重要。同学们通过实验亲自体验了黄铁矿撞击产生火花的过程,理解了其在古代用作打火石的作用。此外,石膏矿、石灰石矿、方解石矿等自然资源也得到了介绍。
下午的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学员们参观了湖南博物院古代物质文明标本数据库,学习了基础科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同学们通过仪器设备仔细观察了上午采集的标本,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资源的理解。接着,大家参观了黄铁矿、氧化铁等矿物制作的颜料样品,并学习了如何通过这些矿物制作颜料。学员们了解到,古代壁画和彩陶等的色彩大多源于矿物颜料,这些矿物不仅是重要的资源,某些颜料还具有药用价值,体现了“药(物)染(料)同源”的理念。
此次研学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自然科学与文化遗产知识,激发了他们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