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从寺院走出来的绝美艺术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它在藏语中原意是印章,后演变为藏式卷轴画的名称。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制作方法和材料可分为两类:以丝绢绸缎为材料,用刺绣、编织、拼贴、或套版印刷等方式制作的叫“国唐”;而用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的则叫“止唐”,止唐根据画背景的不同颜料分为金唐、赤唐、黑唐、彩唐等,不同地域又有不同流派。
唐卡起源于吐蕃时期,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帧。这就是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五世达赖喇嘛在其《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中也明确的记载了此事。因此,唐卡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今已有1300年多的历史。唐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盛衰、融合、传承后,从地域上形成了三大主流画派。即: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地区)的“热贡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