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秦孝儀先生不幸溘然辭世 “筆力詩心”湖南之行竟成絕唱

news_publish_date: 
2007-01-09 09:22
news_author: 
计算机信息中心/ 文
Body: 

秦孝儀先生在湖南

  
  前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1月5日下午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86周歲。

  秦孝儀先生,字心波,祖籍湖南衡山,生于1921年。早年畢業于上海法學院法律系,曾擔任蔣介石侍從秘書長達25年之久,曆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以及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台灣曆史學會理事長、廣達文教基金會名譽董事長等職務。

  秦孝儀先生在擔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日以維護華夏民族曆史源流統緒,推廓7000年文化大系為已任”,積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他多次表示:兩岸故宮的文物都是中國的瑰寶,台北故宮的文物終究要回到北京故宮,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看着故宮文物回家。在他的努力下,兩岸文博界的大規模交流一波接一波。台北故宮1997年的“三星堆傳奇——華夏古文明探索”特展,1999年以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廣東省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組成的“漢代文物大展”等,成為當年台灣文化生活中引人注目的大事。

  秦孝儀先生對家鄉湖南充滿了深厚的感情。近20年來,僅湖南省博物館去台灣舉辦各種文物展覽,以及各種學術交流,就有十來次。時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的秦孝儀先生,每次見到家鄉來人都非常高興。常言道:“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秦先生總是盛情款待我們,席間賓主歡聲笑語,快樂非常。我們說,熱誠希望秦院長回家鄉看看。然而他卻因當時的環境,公務在身,不能允許他返鄉:“來客往往問予歸期,實未有歸期也……”。

  然而,“皇天不負有心人”,飽嘗離鄉思鄉之苦的秦孝儀先生,終于在闊别故鄉68年後的2005年,再次踏上故鄉的土地。2005年10月20日—11月25日期間,“筆力詩心——秦孝儀詩文書法文房展”在湖南省博物館隆重展出。秦先生把個人《詩文書法文房》的大陸首次展出放在湖南,足見他對家鄉的一片鄉梓情深。秦孝儀先生以書法見稱于世,尤其好作篆籀古文,其溯源于先秦古籀,取法于方整漢隸,博古創新,自創風格獨具的“秦體”。秦先生之詩,無論形式還是内容,均極優美,佳句瑤章,俯拾皆是。詩有清風,透人心扉,可謂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此次展覽展出的詩文、書法和文房珍品計195件組,主題涉及書法作品及文房收藏。中國傳統文人所極力追求的“詩、書、畫、印”四絕,盡在其中。不僅如此,秦孝儀先生這次回湘展出的書法作品還處處顯示出國學的傳統風範與作者愛國愛鄉、癡迷中華文化的情感軌迹。

  “回故鄉的感覺特别親切。”在展覽開幕式上,84歲高齡的秦孝儀先生滿懷深情地說,“雖然個人讀書、為學、任事,都行役于三湘之外,以至于行役于海峽對岸,但個人的區區根器,還是或多或少得之于‘嶽峻湘清’的靈淑之氣”。20歲離開家鄉湖南,曾經風華正茂的少年,至今84歲才返鄉,如今已是滿頭銀絲的老人,容顔雖改,但鄉音不變。他用鄉音滿懷深情誦讀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深情感慨自己是“少小離家老大回”。他還表示,大陸人口多、人才多,文化昌盛,兩岸應積極開展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傳承中華幾千年文化曆史。
 


秦孝儀先生在展覽開幕式酒會上講話


秦孝儀先生在湖南省博物館參觀

  展覽免費開放的35天時間當中,我們共接待觀衆17000多人。觀衆反應熱烈,社會各界好評如潮。有關單位曾力邀 “筆力詩心——秦孝儀詩文書法文房展”在國内其他城市展出,然而現在秦孝儀先生不幸辭世,該展的湖南之行也成為了秦先生親自出席的最後一展。

  秦孝儀先生還喜好收藏,是骨器、玉器的鑒賞專家。2000年卸任之際,他将自己畢生收集的牙、骨、竹、木雕刻296件,以及明清善本舊籍42種、2230冊悉數捐贈給了台北故宮。他笑稱:“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館長都應該像我這樣——清清白白地來,清清白白地去。”

  秦孝儀先生離我們而去了,他的離去是中國文博界的巨大損失。湖南省博物館與秦孝儀先生交往多年,追思其人其事,音容宛在,風範長存。他對祖國對故鄉的深厚感情,讓我們為之動容;他對晚輩、對後學、對鄉梓的獎掖關愛之情,使我們久久不能忘懷。謹以此文懷念秦孝儀先生并向秦老家人寄去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