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藏湘西苗族銀飾赴杭州展出
news_publish_date:
2013-01-07 16:29
Body:
由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和湖南省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似雪銀花——湘西苗族銀飾展”于2012年12月30日在杭州工藝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共計展出我館珍藏的77套(件)清代、民國至現代的精美銀飾及苗家刺繡服飾,讓杭州市民能夠近距離地感受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苗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貴州、湖南、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苗族在秦漢時期聚居在“五溪”地區,即現在的湘西、黔東等地。後來一部分繼續向西遷徒,到明清時期基本形成現在這種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狀态。所以說,湘西是苗族的根。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曆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睐,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苗族也不例外。在《乾隆志風俗篇》、清道光《續修鳳凰廳志》中還較為詳細地記錄了當地苗族用銀飾作為裝飾品,不分男女,皆為盛行。後因戰争頻繁,銀飾才在男子身上逐漸消失,成為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故有苗族民諺流傳至今,“無銀無花,不成姑娘。”
與這些珍貴苗族器物一起前往杭州的,還有我館民族民俗文物部副研究員餘斌霞,她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銀器在苗族文化中,可謂舉足輕重。苗族姑娘一般會根據兩種場合佩戴銀飾,一是日常生活,二就是節慶活動,隆重的場合下,一位苗族姑娘身上的銀飾加起來能重達30斤。”
除了銀器外,還有精美的苗族刺繡服飾會與杭州市民見面,這些服飾最早是從清朝傳下來,無論蝴蝶花紋,還是獨特的剪裁,都透着鮮明的苗家風情。
展覽将持續三個月,至2013年3月31日結束,展出地點為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二樓臨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