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食洋而化 風神獨韻—關良先生115周年誕辰特展”隆重開幕

news_publish_date: 
2015-08-10 17:03
news_author: 
湖南省博物馆/文 唐哲昊/图
Body: 

 由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龍美術館、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主辦的“食洋而化 風神獨韻——關良先生115周年誕辰特展”于8月8日下午在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隆重揭幕。開幕儀式上,湖南省博物館紀委書記陳叙良發表講話,并宣布展覽開幕。

關良,号良公,1900年生于廣東省番禺。1917年赴日本學習油畫,先後入川端研究所、太平洋美術學校學習,在日本期間潛心研究學習歐洲現當代藝術家莫奈、馬奈、凡•高、馬蒂斯、畢加索的作品。1923年回國,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并參加過北伐戰争。30~40年代輾轉于廣州、上海、重慶等地的藝術院校任教,并遊轉于名山大川進行旅行寫生,擅長中國畫、油畫。建國後,關良先後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藝術研究室主任兼顧問及上海市文聯委員會委員等職。著《關良藝事随談》、《關良回憶錄》。出版《關良京戲人物水墨畫》、《關良油畫集》等。

提起關良先生,浮現在衆人眼前的都是一幅幅小巧可人、充滿童趣、率真的戲曲人物畫,這既是關良的獨特标識,又是迥然于他人的風格特色。關良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大家,他谙熟藝術規律,深刻領會了繪畫創造原理,有熟練的技巧,更有為大衆獻身藝術的一片赤子之心和探索繪畫創新的熱情。他的油畫别具一格,有鮮明的民族氣派和個性面貌;他的國畫戲曲人物,更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有深厚文化底蘊、非常出彩的藝術精品。

作為20世紀最具變革、創造精神的畫家之一,關良在中國畫的拓展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将中西方畫法完美融合,将西方現當代派藝術家馬蒂斯、凡•高、高更的畫法融化,參以中國繪畫中濃淡幹濕的墨色,簡練的線條,獨有的中國美學精神,形成了個人繪畫的特色。他的作品用筆簡練,質樸平易,極富筆趣,不拘泥對象的解剖、透視和比例,而是以誇張、變形的手法傳神寫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尤其是眼神刻畫最見功力,眼睛瞳孔以濃墨點醒的繪畫方式極具傳神。

  本次展覽将于8月9日—9月8日在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四樓免費向公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