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美國博物館聯盟2014年度“展覽标簽寫作卓越獎”揭曉

news_publish_date: 
2015-02-06 11:14
news_author: 
湖南省博物馆/编译
Body: 

  “展覽标簽寫作卓越獎”由美國博物館聯盟(AAM)于2008年設立,由AAM 策展人專委會、AAM教育專委會、展覽開發與設計專委會、華盛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生課程等聯合主辦。該獎項旨在認可與鼓勵優秀的展覽标簽撰寫者與編輯,從而為高質量的标簽寫作提供标準與啟迪。評審團由各專委會代表、往屆獲獎者、華盛頓大學研究生組成。2014年,該獎項共收到來自美國59家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等180餘份參賽标簽。

  近日,AAM《博物館》雜志公布2014年度“展覽标簽寫作卓越獎”獲獎名單、标簽内容及評委點評如下:

  1. “自然實驗室”展,洛杉矶郡自然曆史博物館
  • 作者:Kathy Talley-Jones,洛杉矶郡自然曆史博物館,作家、闡釋規劃師
  • 編輯:“自然實驗室”團隊;Kim Baer設計協會;Corolyn Wendt,自由文字編輯、校對
  • 目标觀衆:一般公衆
  • 标簽類型:展覽說明
  • 獲獎标簽:“城市新成員”

 城市新成員

  8月14日,8:30p.m.

  9歲的Reese在他所居住的查特斯沃思街區找尋蜥蜴。他是跟蹤爬行動物的老手,已經徒手逮住過N隻蜥蜴了。

  他今晚逮到的蜥蜴将記入史冊。

  Reese當時就意識到這隻蜥蜴與衆不同。他向博物館提交了照片,得知這隻蜥蜴是洛杉矶有記錄的第一隻地中海蜥虎。

  • 評委點評:“我一看到标題“城市新成員”和日期就立刻被吸引住了。我很好奇,然後就沉浸在Reese愉快的故事和他對蜥蜴的熱愛中。好像我認識這個孩子。作者加入了幾個生動的細節就讓Reese真實起來,比如“徒手逮住過N隻蜥蜴”。另外,作者惜字如金,隻用了那些将故事推向高潮的詞彙。簡短的句子搭建出對結局的期待。我覺得自然中心用這種辦法真是棒極了,感謝展覽團隊如此精心的策劃。”——Jenny-Sayre Ramberg

  2. “Bunky Echo-Hawk:現代戰士”展,菲爾德博物館
  • 作者:Amy Schleser,展覽開發人員
  • 編輯:Sarah Crawford,展覽開發人員;Matt Matcuk,展覽開發部主任;Bunky Echo-Hawk,策展人;Alaka Wali,策展人
  • 目标觀衆:中學生以上
  • 标簽類型:展品說明
  • 獲獎标簽:“本地青少年自殺率高于全國平均3—7倍”。

 本地青少年自殺率高于全國平均3—7倍

  “這幅畫的模特是我的女兒——她的腳和鞋子。僅僅想到她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就讓我很情緒化。但我們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自殺。

  我們悲痛的過去并不遙遠,僅100年,并且它還在影響我們。我們的孩子出生在跨代貧窮中,失去了希望。

  我們需要行動了。”

  ——Bunky

  布面丙烯
  Bunky Echo-Hawk
  2013年
  Bunky Echo-Hawk出借品

  • 評委點評:“我可以用我從未使用過的方式體驗藝術,思考藝術——以及藝術存在的真實世界。藝術家強行讓我們思考過去、現在和未來。因為它發自内心(标簽以及繪畫本身),因此更具感召力。”——Beth Kaminsky

  3. “基因組:破解生命密碼”展,華盛頓國立自然曆史博物館 
  • 作者/編輯:Elizabeth Jones,國立自然曆史博物館展覽作者
  • 目标觀衆:一般公衆;華盛頓遊客;家庭
  • 标簽類型:展覽說明
  • 獲獎标簽:“見見你的基因組”

你的身體内所有活着的事物就是一整套說明,告訴你如何成長和生活。

  我們身體裡的基因組

  見見你的基因

  人類的基因組就是由30億個扭曲、階梯狀的DNA分子寫就的說明手冊。數量龐大卻個體微小,你的身體中的每個細胞都有一套備份着一套。

  • 評委點評:“标簽語言優雅而緊湊,切合所描述的主題。它引領着讀者從普遍的聲明走向我們身體中每一個細胞。”——Benjamin Filene

  4. “鳥類的秘密生活”展,密歇根大學自然曆史博物館
  • 作者:Joseph Dresch
  • 編輯:Eugene Dillenburg,密歇根大學自然曆史博物館展覽部助理主任
  • 目标觀衆:大學生;一般公衆
  • 标簽類型:展品标簽
  • 獲獎标簽:

這隻鳥知道女人要什麼

  雄性鹌鹑通過快速地獻上一點食物來吸引伴侶。這種儀式叫做“珍馐博佳人”,好似一場比賽,獻食速度最快的鳥兒通常能赢取雌性的芳心。

這隻鳥可以平息怒海

  希臘傳說中,一位水手和他的妻子被諸神變為翠鳥,他們花了14天時間平息了大海才得以安巢。妻子名為“Alcyon”,是“halcyon”的詞源,而後者意為太平的時光。

  ……

  • 評委點評:“這些标簽五花八門讀起來十分有趣。我們想象觀衆在展櫃前駐足閱讀,呼喚同伴一起來看的樣子……标簽很随意,就像冷天氣裡一杯可愛的熱巧克力,讓人愉悅而興奮。”——Jenny-Sayre Ramberg

  5. “美國印象派”展,舊金山迪揚博物館
  • 作者:Ben Erickson,詩人
  • 編輯:Emma Acker,舊金山藝術博物館美國藝術部助理策展人;Timothy Anglin Burgard,舊金山藝術博物館美國藝術部助理策展人主管;Devorah Major,迪揚博物館“展廳裡的詩人”項目
  • 目标觀衆:所有年齡層
  • 标簽類型:展品标簽
  • 獲獎标簽:
 

  George Wesley Bellows(1882—1925)
  Waldo Peirce,1992年
  布面油畫
  查理斯信托、迪揚博物館協會資助,博物館購買
  67.23.1

  不要背叛情緒

  Ben Erickson,奧龍尼小學四年級學生
  畫我
  坐在木椅上
  手握一把拐杖

  畫我
  穿着暗棕色的外套
  和藍綠色的毛衣

  畫我
  黃色的手
  搭在酒紅色的帽子上

  畫我
  不要背叛情緒

  • 評委點評:“這個标簽/這首詩讓我想見到這副幅畫作,讓我想和四年級的孩子一起去那裡體驗藝術品——仔細看他的臉和所有細節。我能從他的表情中看到情緒嗎?以繪畫對象的身份與藝術家對話,這個視角非常絕妙、自然、有趣。”——Beth Kaminsky

  6. “自由的浪潮:特拉華河畔的非洲人形象”展,費城獨立海港博物館
  • 作者:Ellen Snyder-Grenier,REW&Co公司主管;Tukufu Zuberi,宗族關系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與非洲學教授。
  • 編輯:Craig Burns,獨立海港博物館總策展人;Keith Ragone,Keith Ragone工作室展覽設計師。
  • 目标觀衆:一般觀衆;學校團體(初中及高中)
  • 标簽類型:展品标簽
  • 獲獎标簽:
 

  待售

  費城奴隸市場
  人群中,你高高站立。
  每個人都在看你,檢查你。
  一個男人喊道,你不懂他的語言
  你茫然無知。
  人們向他喊回去。
  他叫喊。他們叫喊。他叫喊。
  然後,你的胳膊下,你的孩子被撕扯出去。
  而你,帶着鐵鍊。

  • 評委點評:“短短數語,這個标簽就達到了移情的效果。第二人稱‘你’迫使讀者将感情個人化。‘叫喊’的重複加深了我們對騷亂的恐慌。故事很簡單,卻痛徹心扉。”——Benjamin Filene

  7. “科羅拉多封沉的曆史”展,丹佛科羅拉多曆史中心
  • 作者:B. Erin Cole,國家曆史學家
  • 編輯:Steve Grinstead,總編;William Convery,國家曆史學家
  • 目标觀衆:老年觀衆;家庭
  • 标簽類型:概念标簽
  • 獲獎标簽:
  

追上那輛車!

  曆史調查中我們發現,我們的街區曾經是丹佛熱鬧的“汽油港”的一部分。百老彙街和林肯街上滿是汽車經銷商、車庫和修理廠。随着丹佛市發展,十二街和百老彙街從居民區變成了工作和購物區。

  第一批汽車是在19世紀90年代駛入丹佛,那時候人們隻能到馬廄或自行車店中購買汽車。1916年,Alfred O’Meara開了一家福特汽車經銷店,其他經銷商慢慢加入,開始在奢華的展廳裡銷售最新款汽車。直到上世紀60年代,很多郊區經銷商開始搶奪客戶,丹佛的汽車行業才繁榮起來。

  • 評委點評:“在一處獨立的空間中,這個标簽将美國一個世紀的曆史濃縮為一個段落,宛若時空膠囊。我喜歡标簽中指名道姓,因為是人創造了曆史;也喜歡它使用了一些可以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速度、聲音和氣味的詞彙,比如‘駛入’、‘汽油港’。”——Benjamin Filene

  8. “真正的西北:西雅圖之旅”展,西雅圖曆史與工業博物館
  • 作者/編輯:Judy Rand,Rand & Associates LLC公司主管
  • 目标觀衆:西雅圖地區年輕專業人士(25—40歲);家庭;成人觀衆
  • 标簽類型:展品标簽
  • 獲獎标簽:

清潔分娩套裝

  一塊香皂。一張鋪在母親臀部下的塑料床單。一片切開臍帶的刀片。縫合的線繩。一張接生指導10步圖解。在尼泊爾偏遠的農村,90%的孩子生于家中。這個套裝拯救着生命。

  • 評委點評:“清晰、直接、樸實、吸引人。我看着這個套裝盒,羅列着裡面瑣碎細小的家用物品,突然,它不再普通了…… 作者并沒有指導我們應如何感受,或指導我們看哪些細節。他隻是将我置身套裝盒前,置身尼泊爾鄉村的事實面前,置身這些女性面臨的挑戰面前——讓我自己去思考這對我、對這個世界意味着什麼。”——Jenny-Sayre Ramberg

  9. “勒德洛的孩子:戰争區的生活(1913—1914)”展,曆史博物館
  • 作者: Dawn DiPrince,普韋布洛曆史博物館
  • 編輯:William Convey,國家曆史學家;B. Erin Cole,助理國家曆史學家;Steve Grinstead,總編
  • 目标觀衆:帶孩子參觀的父母、祖輩;7歲以上
  • 标簽類型:概念标簽
  • 獲獎标簽:

 

1914年4月19日

  慶祝日,暴風雨醞釀

  大屠殺前一日,勒德洛的家庭正載舞歡宴,舉辦棒球比賽來慶祝希臘複活節。希臘的礦工們奏響曼陀羅,烤上羔羊肉,分享他們神聖的節日。陽光明媚,孩子們在雪未化盡的地裡遊戲。

  不遠處,騎着馬的國民警衛隊嘲弄着礦工:“你們今天好好慶祝,明天該輪到我們了。”

  • 評委點評:“這個标簽内容翔實,很戲劇,很有力。這些細節簡明快速,即設定了場景,也告訴了我們很多關于礦工文化的信息(希臘複活節、棒球、曼陀羅、羔羊肉、孩子)。家庭場景充滿人情味,卻被一聲威脅性的嘲笑突然截斷。”——Benjamin Filene

  10. 提示語,舊金山探索館
  • 作者/編輯:Kevin Boyd,探索館高級科學作家
  • 目标觀衆:所有經過探索館戶外免票區的觀衆
  • 标簽類型:展品标簽
  • 獲獎作品一:
 

一切
遠離一切

  • 評委點評:“小小的标簽聰慧,簡單,卻讓我思考。的确如此,如同我站在那裡,我同意‘一切’和‘遠離一切’的箭頭嗎?我的‘一切’和‘遠離一切’又在哪裡?我沉思。古怪而精靈的智語一下就獲取了路人的關注與想象,不僅讓人會心一笑,還可能會吸引更多人走進探索館。在博物館周圍也貼置标簽不失為明智之舉——我們都加入進來吧!”——Beth Kaminsky

  • 獲獎作品二:

裝飾性系船柱。請不要泊船。

  • 評委點評:“裝飾性系船柱。請将我從地上撿起來。我愛極了這個标簽,它讓我開懷。如果我在場的話我會拍照發給朋友,并且會找到更多這樣有趣的标簽。我真希望這些标簽是我寫的。”——Jenny-Sayre Ramberg

(李慧君 編譯自美國博物館聯盟《博物館》雜志2014年11/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