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現代僞古玉的特點
⑴、按照古玉器如式仿制
按照原器仿制的戰國玉璧
⑵、局部照古器仿制,略微帶有變化。這些做法亦自古有之,尤其是清代的一些玉器,往往在局部采用古器造型,但多數不做舊。現代的仿古玉者,為了掩飾仿古的意圖,使自己的作品不被别人識破,在仿古時加以變化,這類作品常給人一種看不明白的感覺。
局部略有變化的仿古玉
⑶、拼接。拼接是各類仿古器物中都采用的方法,把不同器物的局部湊到一起,組成新的作品。這樣的作品,細看時,哪一個局部,都使人覺得對,但整體風格不倫不類,有時還會出現将不同時代風格的作品拼到一起的現象。
拼接成的仿古龍紋玉斧
⑷、想象。這類作品略有一點古器的意味,但帶有很大的想象成分。造型奇特,工藝倒頗為古樸,使人感到不知為何物,不知為何用。而出售者又能編造出很多故事。鑒玉者遇到這類作品時尤需注意。
想像出來的仿古玉器
⑸、模糊。這是古玉做舊的一種方法,把玉器表面紋飾做得模模糊糊,細部紋飾似有似無,很像古玉受蝕的樣子。這類作品上往往出現不該模糊的紋飾反而模糊不清的現象。尤其是一些仿古璧、璜,上面的谷紋模糊,是人為而緻。
紋飾模糊的仿古玉器
⑹、披紋。即在一般的器物上加飾古代紋飾,如在方形印色盒上加上戰國卷雲紋、蟠螭紋等。因而在識别古玉時不僅要看紋飾,還要看造型,求得紋飾及造型的統一。
加飾"S"形紋的仿古玉環
⑺、重色。仿古玉做舊時,一般都進行人工染色。許多作品帶有重色,最常見的為黑漆古、棗皮紅及石灰沁。黑漆古整體為黑褐色;棗皮紅整體為紅褐色,色厚重而不見玉材本色;石灰沁為白色,作僞者或将器物表面燒成斑駁狀,斑坑中施色,或于器物表面燒出一層,白而微透,或于玉上制出一塊一塊斑若石灰膏,或呈斑片狀。
人工染色作舊的仿古玉器
⑻、特型。體種超大或較常見作品構圖複雜,有很強的特殊感。另外,作品樣式與已知圖錄上玉器相同,或與某些銅器、陶瓷作品局部相同時,就要認真分析這件作品是否采用了移植方式進行造型設計。
造型特殊的仿漢代心形玉佩(正、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