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博物館新建議書”
“博物館新全球建議書”海報
上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大會上,由國際博協博物館學專委會主席弗朗索瓦•梅雷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起草的“博物館新建議書”得到正式通過。
該建議書旨在推行博物館的标準和原則,從而确定博物館在社會中的地位及相關角色和職責。此次大會上,國際博協總幹事安妮-凱瑟琳•羅伯特-郝魯斯坦尼(Anne-Catherine Robert-Hauglustaine)做了“關于保護與促進博物館及其藏品、多樣性、社會角色的建議書”報告。
新建議書再次确認了博物館在遺産保護、研究、交流(特别是教育)方面的職能,并特别強調了收藏作為博物館核心職能之一的地位。新建議書的焦點實質上是博物館當前面臨的問題,包括全球化,博物館與所處地區經濟發展、居民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社會角色等。這些問題将直接關乎博物館未來。為此,國際博協呼籲成員國保護與促進博物館網絡關系的發展和建立,鼓勵博物館與社區之間的合作與參與性努力,以專業(特别是職業培訓)和和諧(特别是籌資)為标準運作博物館。
據悉,新建議書的提議始于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裡約熱内盧舉辦的國際專家會議。新建議書秉持的基本原則為博物館擁有共同的使命,包括教育,文化傳播,專業地位,促進正義、自由和和平,幫助構建人類精神與智識的團結,确保所有人公平享受教育的權利等。在國際博協出版的《博物館職業道德标準》的基礎上,新建議書強調了博物館通過保護與促進文化多樣性與遺産,更深入地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與智識對話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明确博物館的角色。決議于2015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政府專家會議上定稿。
之前曾有多份文件對博物館的發展曆程産生重大影響,包括1954年“關于在武裝鬥争中對文化财産的保護”,1970年“嚴禁和防止非法進口、出口和轉讓文化财産所有權”,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等。但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針對博物館行業制定和通過的文件卻屈指可數,上一份建議書可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主題為“關于博物館對所有人可及的最有效做法”(1960年)。
國際博協總幹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言中說:“該建議書對博物館及其藏品的發展,對博物館職業的認可,對尊重博物館在區域和社區中扮演的社會角色,對所有國家保證藏品的完整性至關重要。”
(李慧君 綜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