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生态友好型博物館不僅僅展示曆史

news_publish_date: 
2015-06-11 10:28
news_author: 
湖南省博物馆/编译
Body: 

  我們都知道博物館是緻力于保存曆史、藝術和文化的機構,但博物館對生态環境是否産生了影響呢?人們往往對此持否定态度,然而以下這些博物館都在努力工作,不但重視曆史遺迹的價值,而且關注未來地球脆弱的氣候狀态。他們設計并投入使用了高效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以及“三聯産”的系統(為了減少碳排放量)。這些博物館本身就是真正的藝術品。

  (英國)利物浦博物館

利物浦博物館拍攝

  利物浦博物館的特展展示了這座港口城市的曆史、人民和國際影響力,但該機構真正的珍寶隐藏在幕後。他們為可持續發展做的最大努力就是采用了冷熱電 “三聯産”系統。該系統的整個運轉過程每年可以減少884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88400棵樹木所産生的環境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能源。由于利物浦博物館所處的老港口于2004年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址,因此減少碳排放量的行動顯得尤為必要。

  (韓國)全谷史前博物館

當地居民拍攝

  觀衆一眼就能注意到,全谷史前博物館的建築美學與其周邊的自然環境是相當不協調。整個博物館的建築由一個鍍鉻管道構成,管道形成環圈穿過第一把阿舍利手斧的發掘遺址,其設計是向流淌在附近的河流、韓國的發展以及第一批開拓者緻敬。除了看起來很時尚雅緻外,穿孔的鍍鉻外殼實際上有利于陽光射入館内,同時防止熱傳導。雙牆包圍的建築系統以盡可能節能的方式确保内部保持恒定的溫度。

  (美國)猶他州自然曆史博物館

傑夫•戈德堡 /攝

  猶他州自然曆史博物館已經設定了一個目标,計劃在未來兩年獲得美國綠色建築協會頒發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的金牌認證。目前正在進行的一項工作是安裝1400塊太陽能電池闆,這些太陽能電池闆能為博物館提供25%的電能。按照目前的操作慣例,該建築使用了兩個10,000加侖的儲水箱在屋頂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用于澆灌整個博物館場地。展品還采用移動感應式照明,以确保沒有多餘的能源消耗,戶外照明也已經達到了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黑暗天空”的要求,這意味着不會對環境造成光污染。

  (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

波士頓兒童博物館/攝

  該博物館在2007年增加了23000平方英尺的空間,博物館的整個團隊共同努力,以确保新館裝修能最大限度地使建築利用可再生、可重複利用的能源。其中,6400平方英尺的綠色屋頂由排列整齊的植物和有機材料所覆蓋,這将有助于隔絕熱量、收集雨水,并減少空氣污染。他們建設生态友好型博物館的努力獲得了回報,波士頓兒童博物館成為波士頓博物館中第一個獲得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金牌認證的博物館,但博物館館長卡薩格蘭德說,我們不會就此止步。他明智地指出,“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将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的工作就是一個榜樣,孩子們也能受到感染,把節約能源看作是一個積極可行且必要的事情。”

  (美國)大急流城美術館

大急流城美術館/攝

  大家都知道,大急流城美術館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認證的博物館。那麼它獲獎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博物館存儲和回收所有的雨水和雪水,用于沖洗廁所、澆灌植物、填滿水池和水牆;定制的高效節能天窗按照每個展覽藝術品的需要來控制光的亮度。博物館的整個建築都是使用再生環保紙和纖維隔絕保溫,他們鼓勵員工騎自行車上班,并使用專門為員工準備的淋浴間。在更基礎的層面上,整個建築的材料也來源于當地企業,全部的白橡木地闆都通過對西北森林進行可持續性采伐獲得。

  (法國)布朗利河岸博物館

羅伯特•梅爾/攝 細節展示

  2011年,布朗利河岸博物館為公共設施和公共事業簽署了可持續發展憲章,顯示了其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承諾。他們所采取的負責任的行動還包括使用節能燈泡;鼓勵數字化辦公以減少紙張消耗,如門票的數字化;在其餐廳出售可持續産品,如當地有機食品。該博物館位于巴黎,以遍布四周的公共通道花園聞名,這個花園擁有150種不同種類的植物,以及許多鳥類和其他小動物。由于大花園需要經常澆水,考慮到溫度和植物的位置,博物館投資了根據天氣自動控制的滴灌系統以保證精确的澆灌。

  (美國)加利福尼亞科學院

加利福尼亞科學院/攝

  成立于1853年的加利福尼亞科學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曆史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最著名的無疑是其标志性的屋頂膠囊,它利用6英寸土壤對建築進行隔熱保溫,防止暴雨傾瀉,并為當地鳥類、蝴蝶和本土植物提供了一個家。屋頂膠囊被6萬光伏電池組成的太陽能罩棚環繞,每年可供應213000度的電量,減少了405000磅溫室氣體的排放。建築内部采用的是高效節能的落地玻璃嵌闆設計,不僅降低熱量吸收,盡量減少冷卻空間所需的能量,而且還可以讓自然光照射進館内。如果你打算參觀該館,有一條信息供你參考,騎自行車、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節省門票費。

  本文作者切爾西•斯圖爾特(Chelsea Stuart)。

(黃金娟 譯自《赫芬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