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博物館文創需轉型升級 搭建平台打造文創産業鍊

news_publish_date: 
2017-03-17 16:41
news_author: 
来源:华声在线
Body: 

  祭祀青銅器豕尊變成音樂寶盒,虎鼓獸面紋大铙用作紅酒開瓶器,馬王堆導引圖變成一體式矽膠書簽……首屆湖南文創設計大賽于2016年9月在長沙啟動,共收到作品4023件,其中文博類作品1574件,衆多文博作品中,由湖南省博物館設計的“馬王堆養生熏香皂”、“博物館藝術的誘惑——絲襪系列”等文創作品,憑借養生、環保、深厚的文化底蘊讓館藏文物元素走進大衆的視野,吸引了大賽組委會及專家評審團的目光。

  作為湖南省文化集中地,湖南省博物館如何去開啟藏品文創之路,如何與文創産業進行對接?未來,湖南省文創産業将會有哪樣的發展趨勢?為此,記者聯系湖南省博物館文創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沙進行詳細解讀。

  找準定位,打造獨具特色的博物館文創

  什麼是文創?早在大賽初審時,大賽評審團主席、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教授何人可就指出,文創商品就是件具有實用性,能進入老百姓生活的普通商品。而在湖南省博物館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沙看來,博物館文創商品是要涵蓋博物館文物的深入研究,以博物館文化為基礎,進行“二次創造”的文創産品。

湖南省博物館文創産品之馬王堆養生枕

  他表示,在“文創”一詞火熱的現今,外界将目光投向湖南省博物館内的藏品、文物,是一種好的現象。湖南省博物館從不拒絕外來設計師的設計需求,也不會封閉館内的文化資源。但如何與外界企業、設計師進行合作開發文創産品,後期還需要一步步去進行商榷。

  “文物有能用的也有不能用的,并不是每件文物都能成為一個好的文創素材。”如何讓企業、設計師對館内資源的文化有詳細了解,将文物文化元素與文創設計理念嫁接符合?如何去維護知識産權?都是值得去深入探究的話題。

  文創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要往下走。一味的複制、跟風、圖一時熱潮、隻重視表面的文創,隻不過是将文化元素借鑒到其他商品上,并不能體現其附加值,也不具有文創的意義。李曉沙告訴記者,對于青銅器、陶瓷等文物的文創,解決其工藝技術是一種發掘研究,但工藝解決完後,如何在設計中發揮優勢,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創産品?這需要根據産品實際出發,發揮優勢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精。

  博物館的文創不能隻看近利而忽視了遠益,要把根紮深、把事做實、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李曉沙指出,博物館文創要把握機遇,實現文物資源有效轉化,切忌急功近利。“文物資源有效轉化,才是博物館文創。”

  突破瓶頸,“小商店”升級重啟文創之路

  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是公益性事業單位,博物館的展覽和服務是面向社會的。因此,博物館的文創應該是基于為社會大衆所服務,将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但沒有經濟效益的産業,何來社會效益可言。作為事業單位,博物館本身沒有權利銷售商品。如何理順機制,尋找博物館作為事業單位與文化産業的結合點,是目前博物館文創産品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實際上,受地區經濟和文化交流的影響,我國博物館文創在沿海地區起步相對較早,比如,1996年,上海博物館便成立公司來進行文創産品開發,稱得上是博物館文創的一杆旗幟。但李曉沙向記者表示,“早在2003年至2012年間,湖南省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算是走在國内博物館文創的前列。”

湖南省博物館文創産品之馬王堆養生皂

  據他介紹,在湖南省博物館(上一輪改擴建)開放之際,湖南省博物館便在符合政府相關政策和館領導的支持下,基于博物館旅遊的觀衆需要購買的需求,成立了湖南省博物館文化産業開發中心,開啟了文創之路。“雖不是徹底公司化,但有公司化模式,并具有相關營業執照與資質,對内,它相當于一個部門;對外,它擁有法人機構,包括員工的聘用、産品研發、銷售等。”

  此後,湖南省博物館将文化産業開發中心研發的産品設定在館内文化商店進行售賣,并提出要逐年減少館外文化代銷的産品的大目标。“比如湖南湘繡,湘繡是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但在湖南省博物館的窗口進行銷售,就要具有跟省博物館文物或特色産品有一定的文化關聯創意産品。”

  “十年間的文創研究經驗為博物館大力發展文創産品奠定了基礎,具有啟示性作用。”2016年,湖南省博物館當選為全國92家博物館文創試點單位之一,為響應政府各項政策的實施,湖南省博物館重啟文創之路。

  目前,湖南省博物館正在考慮恢複文化産業研究中心這個部門,以便于繼續維持湖南省博物館文創産業的創新與研發。對此,李曉沙笑着稱:“小商店也要升級。”

  精神深耕,“文化+創意”實現跨界融合

  文化深度解讀是博物館文化創意開發産業長期發展的主要基礎。要研發出具有博物館特色的文創産品,必須要對博物館内文物的文化内涵進行深度挖掘,并進行詳細解讀,抓住具有文物神韻的内容。因此,李曉沙認為,開發博物館文物的文創設計師要有一定的文化沉澱,設計者隻有将文化解讀清楚,才可以站在設計的角度去進行創作。

  “文創設計是要将文物本身的文化元素提煉轉化的過程,要怎麼去将文物的文化特色傳播出去,文物專家與文創設計者深入溝通是關鍵。”李曉沙說,常年研究博物館藏品的專家對文物的背後文化了解得相對透徹,外界的設計者有新奇的設計想法,兩者之間相互合作,讓設計者讀懂了文物的文化内涵後,創作出一個好的文創産品。

湖南省博物館文創産品之墨玉玉雕“皿方罍”

  2008年,湖南省博物館推出馬王堆“養生枕”系列産品,獲得消費者的一緻好評。同時,該産品也是全國文博系統文化産業開發中,首個具有注冊商标、産品執行标準、通用條碼的商品。

  李曉沙告訴記者,該系列産品是由湖南省博物館原文化産業開發中心策劃組織,湖南省博物館文物專家和湖南省中醫藥大學教授,以“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為依據,在産品的外觀設計、材料、制作工藝、功能原理等方面參照了出土文物中的醫簡、帛書、帛畫等文化元素的基礎上研發而成。

  為打造具有馬王堆特色的文化産品,李曉沙率領團隊在博物館領導的支持下開啟了對馬王堆出土的藏品分類研究的征途。目前,團隊在研究馬王堆文物的基礎上,已基本概括出“餐飲”文化、“服裝”文化、“養生”文化三大類,包含食物名稱、制作方法、服裝外形的版型、養生方、藥材等。

  在本次大賽中,參賽作品“馬王堆養生香薰皂”也是“馬王堆養生系列”的衍生産品之一。“後期将系列推出養生茶、養生食品等馬王堆系列,同時将深度挖掘馬王堆文物中傳統中醫藥方面的資源,以它為核心作為湖南省博物館文創商品的支柱,來支持湖南省文創産業長期的發展。”

  強強聯合,搭建平台打造湖南文創産業鍊

  如今,博物館文創開發在中央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從設計、生産、營銷一條鍊式打造符合各自博物館文創發展模式,先後湧現出許多集創意、文化、審美、實用于一體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産品,甚至許多省市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方面已經先行一步,形成較為完整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産業鍊。未來湖南省博物館将如何來打造符合自身文創發展模式?如何來進一步完善文化創意産業鍊?

  對此,李曉沙告訴記者,目前湖南省博物館的文創産業雖處于重新起步的階段,但在伴随着國家相關的政策,和本土文創産業逐步發展的基礎上,博物館已聘請了律師團隊,來打造試點平台公司,通過公司平台去與市場完成方方面面的對接,以加大對湖南省博物館文化資源的發掘與保護。

  同時,湖南省博物館将積極利用現代電子商務平台,運用線上線下多元化的營銷渠道,線上拓寬博物館文創産品銷售渠道,打開受衆和消費面,線下積極定期舉辦文創教育實踐活動,形成“上遊有創意,中遊有合作,下遊有營銷”的文創發展模式,讓博物館真正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未來,湖南省博物館将采用‘強強聯合’的形式與相關單位及企業達成合作關系,來完善博物館文創中心平台的搭建,促進湖南省博物館及整個湖南省的文創産業發展,形成具有市場競争力湖南文創産業鍊。”李曉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