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讲:漆器知多少
1.1 漆的来历
1.2 漆器的由来和特点
1.3 漆器的发展历程
第二讲:漆器在楚国
2.1 何谓“楚”
2.2 楚国风云
2.3 丹漆楚韵 
第三讲:走进炫美的漆器家居天地
3.1 讲究的食器
3.2 繁复的酒器
3.3 华美的起居用品
推荐读物
第三讲 走进炫美的漆器天地

   漆器是楚人展现浪慢情怀和艺术风韵的物质载体,突出表现在这些造型精美,图案华丽,制作工艺非凡的漆器在日常饮食和起居等的高雅应用。同时,祭祀礼仪活动是楚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炫美的漆器也常被用作祭祀礼器。

  3.1 讲究的食器

  ■ 仿铜调味器—彩绘龙凤纹木雕漆豆

彩绘龙凤纹木雕漆豆 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此豆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盘、耳、柄、座均为一块整木雕刻而成。

  盖顶中心浮雕相互盘绕的龙纹装饰,两耳则浮雕成龙形兽面形象,纹饰刻画细致入微,满身鲜艳的彩绘。

  战国早期漆木器多以仿青铜礼器的风格出现,这件漆木豆即是如此。就其胎骨与造型的精美程度而言,堪称战国早期的漆工艺佳作。

  ■ 高贵的“碟子”——彩绘漆豆

彩绘圆形漆豆 九连墩2号墓出土

  豆,在先秦时是专备盛放腌菜、干果和肉酱等食物的器皿。豆亦常与鼎、俎组合使用,作为各种祭祀活动中配套使用的重要礼器,故而“俎豆之事”常被用作祭祀的代名词。

  ■ 贵族的煮锅——漆升鼎

彩绘云纹漆鼎 九连墩2号墓出土

  鼎一直被视为“明尊卑,别上下”权力和等级制度的象征。

  鼎最初的作用是煮食。楚式鼎中尤以升鼎最有代表性。升鼎因为这种鼎上的铭文“升鼎”而得名,其特征是侈口,立耳外撇,颈内收,束腰,平底。有的还在器身满饰文饰, “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楚人把对人体审美的喜好,结合到了青铜、漆礼器的制造上,并充分体现了楚国高超的工艺水平。

  ■ 祥鸟奉食——彩绘鸳鸯纹木雕漆豆

彩绘鸳鸯纹木雕漆豆  江陵雨台山427号墓出土

复原图

  由带盖的深盘和把手接榫而成,神鸟被雕刻得盘径侧视、双翅收合、蜷足翘尾,形象生动逼真,如小憩的神鸟正在候食。

  其头、身、翅、脚和尾为精细的半浮雕,身上满绘金灿灿的羽毛,鸟尾两侧绘有气宇轩昂的回首立凤。

  旧称鸳鸯,但据古籍记载,此鸟称“鷖”其身有五彩,属凤鸟也。此豆造型表现了楚人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追求。

  ■ 祥龙献食——彩绘龙凤纹漆豆

彩绘龙凤纹漆豆 九连墩1号墓出土

  其造型类似于高足盘,共由盘、座和底三部分构成。整器以盘踞于方形圆角底足上的回首衔蛇的蹲龙为座,以龙角、龙爪、龙头为支点,托起长方形圆角花口浅盘。说明楚人已能灵活运用物理学中的受力平衡原理。

  器表彩绘龙凤纹和卷云纹图案。莲花是佛教中的圣洁之物,也是楚地的特产。《楚辞》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而为裳。”说明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因而以莲花形盘盛食祭祀,凸显了楚人对祖先崇拜的虔诚与尊敬。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 全文检索 | 免责声明 | 湘ICP备05001529号  版权所有© 湖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