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家介绍
艺术家介绍
● 张一尊
张一尊(1902—1973),湖南乾城(今湘西吉首)人。1922年沅陵湘西第八联合中学毕业,翌年从军入伍,官至沅陵防空少将副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参事室参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等。 张一尊虽未进过美术专门学校,但潜心研究古法,融古今于一炉,推陈出新,不落前人窠臼。他以画马和画山水著称,兼工诗词、书法。他画的马,用笔劲健豪放,墨色古朴润泽,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山水初以清代“四王”、八大、石涛为宗,后则取法宋、元诸家,浑朴苍劲,奇肆中具澹雅之致。在上海、南京、杭州、重庆、贵阳、桂林、长沙、衡阳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青浪滩天险》参加湖南省第一届美术展览并获一等奖。代表作有《三骏图》、《八骏图》、《万马奔腾》等,被誉为中国画马“四杰”之一,有“北徐(徐悲鸿)南张”美誉。作品已被国家和省市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张一尊画臬》。
● 邵一萍
邵一萍 (1910—1965) , 浙江东阳人( 嫁予湘人,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长沙)。毕业于南京女子法政专门学校。曾任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手工业工艺美术研究所画师。 邵一萍擅长中国画,以花鸟画著称。自幼喜好绘画,早年师从堂兄邵逸轩学习国画,又得旅美画家张书旃、岭南画派名家赵少昂及黄君璧指点,专攻花鸟,形成了空灵隽秀、质朴旷达的画风,在现代画坛独树一帜。其作品《梅竹图》曾于1964年刊登在《人民画报》的封底,代表作有《萱花》、《 高粱》、《梅竹》、《和平万岁》、《喜报丰收》、《木棉花》等。
● 管锄非
管锄非(1911—1995),湖南祁阳(今祁东)人,早年入长沙华中美专、上海美专、上海新华艺专求学。抗战时入黄埔军校独山分校任少校美术教官,后归里从教作画,晚年名振中华大地。管锄非得到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人的传授与赏识。善写意花鸟,精于画梅,兼能画山水治印,擅诗。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隐迹破庙数十载,潜心绘事。80岁始出山,先后在衡阳、长沙、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画展,轰动一时。其作品,无论梅花、山水,还是书法、诗词和篆刻,均功底深厚,自成一格,收藏界将他和李可染并称为“南管北李”。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处收藏。邵洛羊评价他的画“书卷气浓,笔沉气畅,刁斗森严,画梅以干见长,突破古人,是历史上少数入得《梅花谱》的大画家之一”。著有《梅论》、《画论》、《梅叟――管锄非梅花山水集》、《管锄非精品集》、《管锄非诗词选集》等。
● 王憨山
王憨山(1924—2000年),湖南省双峰县人。早年先后求学南京美专与杭州国立艺专,是一位隐于乡间的画家。后任职双峰县文化馆,为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王憨山拜国画大师高希舜与潘天寿为师,专攻写意花鸟。其作品简括大气,凡而不俗,独辟蹊径。其作品配上诗文,韵味无穷。乡野习见的花鸟虫鱼,在其文质相兼的笔下,都被点化为极富意蕴的雅构。1985年入选省美展,荣获一等奖。1991年,王憨山赴北京中央美院陈列馆举办个人画展,反响甚大。以后,王憨山还先后在广州、深圳、台湾高雄、湘潭、株洲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均获得很大成功,好评如潮。2001年,其作品《群雀图》入选“百年中国画展”,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等单位均收藏其作品。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美术》等媒体报刊均专题介绍其生平及艺术成就。出版有《王憨山画集》、《论王憨山的写意花鸟》、《王憨山》大型画册、《憨山世界》等。
● 莫立唐
莫立唐(1925—2016),湖南桃江人。早年毕业于南京美专,“文革”前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理事,“文革”后于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作美术辅导工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画研究院特聘书画家。
莫立唐师承高希舜。擅长山水、花鸟画创作,并喜好作书法、诗文。其山水画浑厚雄伟,书法独具特点,创造出了莫氏楷书“斧劈字”和草书。从事美术创作工作60余年。其传略、图片等被收录于国家数据库,入编《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世纪珍藏版大型专题画册,并获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人民画报社、中国画报出版社颁发的永久珍藏证书。代表作品有《青崖挺秀》、《育英图》、《张家界》、《山城丽》、《洞庭波涌》、《双峰图》等。出版有《莫立唐画集》、《莫立唐书法作品集》、《莫立唐书法艺术》等。
● 陈白一
陈白一(1926—2014),湖南省邵阳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获首批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者特殊津贴证书。2005年3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授予的“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
陈白一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尤其对中国工笔画艺术的研究贡献卓著,以人物画著称。其潇洒明快的线条,典雅含蓄的色彩,明丽优美的形象,表现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极具艺术感染力。作品《朝鲜少年崔莹会见罗盛教双亲》、《欧阳海》、《晨风》、《夏夜》、《小伙伴》、《闹元宵》等十多件作品获全国奖。多幅作品分别被国家及地方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陈白一画辑》、《杰出的工笔画家——陈白一》、《荣宝斋画谱——陈白一绘》、《白一画集》、《湖南画家研究丛书——陈白一》等。
● 徐照海
徐照海(1929——2013年),河南省开封市人。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齐白石纪念馆特聘画家。
徐照海在大学期间受潘天寿、顾坤白等艺术大师的精心教导。曾长时间临摹历代名家精品,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与锦绣河山相融汇的创新研究。他在传统“界画”技法的基础上,结合写生和适当结合西洋技法,逐步形成以楼、台、亭、阁为主体的山水画风格。多次在日本展出引起轰动,被日本友人誉为“中国山水画之巨匠”。创作的80米长卷《锦绣中华》,将东起山海关、西至布达拉宫的山川秀色、古典风物展露无遗,一画揽括中华大地,气势壮阔,居国内首创。其代表作有《湘江北去》、《韶山》、《清水塘》、《岳阳楼》、《少林寺》、《壮丽河山》等。
● 曾晓浒
曾晓浒(1938-2015),四川成都人。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届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曾晓浒在美术学院期间,得到关山月、黎雄才的指导。其专业素质全面,既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也精于诗词、书法、金石,技艺上相辅相成。尤其是山水画,融贯南北之画风,形成了表现湖南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独立风格。曾先后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南天独秀》、《翠笼桃源》、《幽谷清奇》,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韶山》,为长沙火车站中央大厅创作《醴兰沅芷·岳色湘声》,为广西灵渠宾馆创作《清漓拥翠》,为日本长野善行寺创作《峨嵋朝晖》(被该寺列为镇寺之宝),其《放木排》在日本福冈举办的“亚洲三国近代美术展览会”上获奖。出版有《曾晓浒画集》《曾晓浒陆露音画集》。
● 钟增亚
钟增亚(1940——2002),湖南衡阳人。1966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曾任湖南书画研究院院长、湖南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还担任过“中国画三百家”、“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新世纪中国画大赛”、“第九届全国美展港台展”评委。 钟增亚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其艺术创作融人物、山水、花鸟画于一体,集书、画、诗、文于一身,以生活为源泉,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观念的笔墨探索、融汇中不断创造出书画艺术的新境界。《中国书法》杂志、《美术》杂志等全国权威性专业报刊作过专题报道。美术作品曾入选第四、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国画《楚人》入选中国画百年大展。出版有《钟增亚中国画选集》、《钟增亚速写集》。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 全文检索 | 免责声明 | 湘ICP备14005632号 版权所有© 湖南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时间:2016年9月30日—2017年1月5日 9:30-16:30(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与创远路交汇处湘江壹号)
公交线路:可乘坐128、129、218、931、w105路到【兴联学校】站下车
本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